12月29日在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三鹿問題奶粉系列刑事案件庭審現場拍攝的公訴機關的案卷。新華社發 丁立新 攝
三鹿集團原董事長田文華等三鹿集團四位高管涉嫌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被提起公訴,於今日開庭審理。起訴書顯示,被告所在的三鹿集團生産、銷售含有三聚氰胺的奶製品,應以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承擔刑事責任;田文華等人對生産、銷售負有直接責任,也應當以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承擔刑事責任。
三鹿集團曾經是中國乳製品行業的“&&大哥”,田文華等高管也為三鹿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心血,作出了不小貢獻,本人也獲得過不少榮譽稱號。然而,這些風光一時的人物現在卻被推上被告席,接受法律的審判。
這樣的結局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外在原因,比如,社會的誠信淡薄、政府部門的監管失靈等,但歸根到底,市場與社會的運轉機制要求每個人必須自己對自己的行為、包括過錯承擔責任。面對問題奶粉事件,社會、政府監管部門需要反省,但是,三鹿等奶粉企業的高管是負有直接責任的,市場和社會的運轉機制要求他們要為自己的過錯承擔代價。市場和社會不可能容許一個人以犧牲他人尊嚴、權利、利益的方式增進自己的利益,而當今有些企業家似乎沒有深切地意識到這一最基本的人生與商業戒條。
不得不承認,一些企業家存在著“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問題。他們中的一些人可能更多地相信,把企業做大做強是硬道理,為此可以不擇手段;還可能相信,只要企業足夠強大,就可以一俊遮百醜,公眾就會忽略他們的失德行為,會照樣把他們捧為英雄,同時也可以換來地方政府的特別照顧。
出於片面的GDP追求,有些地方事實上確實如此。但長此以往,一些企業家對道德和法律缺乏敬畏,甚至,缺失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倫理自覺和法律意識。一些人傷害消費者、交易夥伴的時候,似乎沒有什麼愧疚感,好像並不擔心法律有一天會清算到自己頭上。在這種心態支配下,他們的行為越來越厚顏無恥、膽大妄為。儘管,他們確實能夠在幾年之內,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做成全國性大企業,成為地方的財稅大戶。
然而,這樣的企業業績,總歸是建築在沙灘上的黃金大廈。從長遠來看,市場不會原諒任何企業家的過錯,消費者會以“拋棄”來懲罰那些故意加害的企業家,社會也會用法律機制懲罰這些行為。
有人會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一些企業家可能面臨某種“囚徒困境”:別人很可能在欺騙我,那我講究誠信豈不是要吃虧嗎?別人違法發了大財,我守法經營豈不是兩手空空?但是,企業家是具有自由選擇能力的人,而不是囚徒。尤其重要的是,合乎道德、遵守法律生活,本身就是一個人的尊嚴之所在。市場和法律是企業家的朋友,而不是其對手,而且長遠也必將回報企業家。
從中國市場經濟整體建設來看,一個沒有道德感和法律意識的企業家群體,不可能支持一個健全發育的市場。這樣的市場或許可以僥倖繁榮一時,但終究會因為無所不在的敗德行為和違法行為,而轟然崩潰。企業家節制自己的行為、合乎道德地從事經營活動,既是在拯救自己,也是在拯救市場。
但願整個乳品行業今日所面臨的信任危機及田文華等的結局,能給企業家們提供一個自省改變的契機。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