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張家漢與兒子的合照 |
| |
武漢某報記者石一 |
CCTV.com消息(東方時空):1997年1月18日,兩名兇手潛入武漢企業家張家漢家中,將其兒子張敬濤殺害。警方分析為熟人作案,但先後排查了張家漢的妻子、親戚、朋友以及公司員工後,仍沒找到任何線索。一個陌生人自稱認識兇犯,要求張家漢用八萬元錢作為提供線索的報酬。但兩次交易,這個陌生人都沒有出現,案件仍毫無頭緒。獨自一人追兇的張家漢陷入了深深的苦惱中。
張家漢:半夜驚醒,突然看見張敬濤站在我旁邊,面對著我又不講話。意思也是要我給他復仇。好像,好像是這樣的感覺。
自從兒子死後,張家漢把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案件的偵破上,甚至懷疑過身邊所有的人,為了專心破案,不連累親人,他和妻子陳卉離了婚,跟女兒也不再有任何來往,所有親戚朋友也都不知道他的去向。
張家漢一個人踏上了追兇之路。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案件沒有任何進展。張家漢決定孤注一擲,自己登報懸賞緝兇。這時,他認識了一個新朋友。
石一:我叫石一,石頭的石,一二的一。很多人説,我的名字好像是筆名,其實我的名字有點來歷,我姓石,而且是十月一日出生的,所以説,我父親就給我起名字,叫石一。
石一是武漢某報的記者。2001年春節,他認識了張家漢,此時距案件發生正好4年時間。石一非常同情張家漢的遭遇,決定幫助張家漢刊登一篇懸賞緝兇的稿件。
石一:我當時沒考慮到這稿子不能發,但還是我去做了,就是第一天採訪完以後, 回去以後,就把這個事情給主任,給報社的一些領導都彙報了。彙報以後,當時可能這個新聞環境不太好,有新聞紀律約束吧。
石一想在報紙上以《江城第一例個人懸賞緝兇》為標題幫助張家漢。但當時,個人懸賞緝兇在國內還沒有先例。報社對發稿持謹慎態度。
石一:這個稿子也沒發出來,沒發出來,但是在我心裏來説,還是覺得挺沉重的,我覺得我一定要幫他。大概過了兩天三天,這個稿子沒發出來以後,我又去找張家漢去了。我説咱們能不能換一種角度,換一種方式來切入這個懸賞。
張家漢:他説這樣,你派個人去電話亭把你的懸賞令貼出來,我們再以在電話亭中發現了這個懸賞令為理由寫一篇報道,報給他們,看他們讓不讓發。
張家漢:這樣我就按照這個要求,就把懸賞令貼在電話亭上面去了,然後返回來就給石一記者打電話,我貼在什麼電話亭,什麼地方,派人馬上去採訪,去把它拍下來了。
石一用變相的方法采寫的這篇稿件最終也沒有刊登出來。
石一:我要憑我自己的能力,憑我自己的社會關係,拋出我這個職業來説,我也要幫你。
最終,石一委託在廣州某報社工作的朋友,以讀者來信的方式發表了張家漢寫的標題為“我為什麼不能懸賞”的文章。與此同時,張家漢自已還印製了10多萬份懸賞傳單,散發于武漢周邊的城鎮。為了能及時得到反饋,張家漢回到了武漢。可是,另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傳單都如石沉大海,張家漢還是沒有得到任何破案線索。
張家漢:這七年來我沒看過一次電影,也沒有溜過一次公園,也沒有出去散過一次步,
別人説晚年幸福,晚年幸福,但是我到晚年這麼淒涼這麼痛苦,這樣安排不知道衝著誰來的。
張家漢非常疼愛兒子張敬濤,本想讓他繼承自己的事業,但兒子被害後,一切都破滅了,這個夢魘一直持續了六年。
張家漢:因為我想到這個年齡已經快60歲了,如果在我死以前報不了這個仇的話,那我真是死得不能瞑目。兒子成了個孤魂野鬼,我也成了個死不瞑目的人,所以在這樣的心理狀況下面,我把它撐下來了。
2003年七月,張家漢正在越南出差,六年前,也是在越南他接到了兒子被害的噩耗,這一夜他輾轉難眠。
張家漢:我在越南,晚上回來,我一般晚上我沒有到衛生間的習慣,我睡在床上也是渾身燥熱,睡不著,我就起來上廁所,到衛生間去,我就一把把那個門一推啊,一推開啊。
張家漢:我看見一個白影子一晃,我説是怎麼搞的呀,我就把門一推開呀,心裏就有點疑惑,我説是不是濤濤跟我在一塊啊,在催我怎麼還沒破案,怎麼還沒抓到人,他也不托夢給我是誰,是啊,我心裏就一噔,然後我就出來以後我就馬上跟我們公司的人説,你趕快發個E-MAIL回去。
兒子被害後,他的房間就一直空著沒人住。張家漢還打長途電話讓公司職員去打掃一下。第二天員工回電話説,在當年案發房間的地上發現了一封信。
張家漢:他們揀起來一看呢,那個信封就是張家漢收,就是41號一樓2號,寫的很清楚,內詳,看郵戳是亥陽來的
張家漢:從亥陽發出來的,我説你趕快把它拆開,他就把信,當時就把它拆開,一拆開,他害怕拆嘛,一拆開以後他就念給我聽,我聽了就傻了。
這封信能不能對案件有直接幫助?信上到底寫了什麼呢?
張家漢:它稱謂怎麼寫的呢?就是張先生,你想知道你六年前家庭變故的真相嗎?
張家漢:那你就在《楚天今報》連登三天下列的尋物啟示。下面就説我在某月某日乘坐528汽車的時候,從漢口去武昌的路上,不慎遺失了一個公文包,裏面有什麼什麼東西,然後下面就寫張長江啟,就讓我寫張長江三個字,然後就寫手機,就打了11個xx。我就意識到他是要我留手機號碼給他。
得到這封信後,張家漢立即從越南趕回了武漢,六年的苦苦等待,終於讓他再次看到了破案的希望。不久,這篇特殊的尋物啟示就登在了武漢的《楚天今報》上。尋物啟示登出後第三天,張家漢又接到一個特別的電話。
責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