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車玉明 韓潔)剛剛閉幕的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確提出,2009年中國將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而農民消費、住房消費、汽車消費、服務消費和旅遊消費將成為下一步擴大居民消費的五大重點領域。
這是中國繼一個月前提出進一步擴大內需十項政策之後,再度明確以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提振經濟增長。分析人士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這一部署意味著在世界經濟危機面前,中國正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部長馮飛説,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尤其是三季度以來經濟增速出現過快下滑,突出表現在外需明顯不足。
國家海關總署最新數字顯示,今年11月份中國出口同比下降2.2%,與10月份增長19.2%相比出現大幅“跳水”。這表明,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開始真正顯現,而努力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則成為當務之急。
馮飛認為,目前內需仍是中國經濟的薄弱環節,當前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不足40%,而美國多年來一直是70%。但他同時指出,中國內需潛力很大,且長期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擴大內需關鍵是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明確,要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擴大最終消費需求為重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繼續做好調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工作,提高居民財産性收入。此外,國家還將大力促進農民消費,穩定發展住房消費和汽車消費,著力發展服務消費和旅遊消費,不斷增強最終消費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此次會議提出要擴大最終消費需求意義重大。雖然擴大投資對拉動經濟增長見效快,啟動也較容易,但很容易産生大量生産能力,如果終端消費能力得不到擴大,未來必然存在産能過剩風險。
“從拉動經濟增長角度看,雖然消費啟動慢,但一旦啟動,其對經濟增長有持續穩定的支撐作用。”張立群説。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並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前10個月,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4.3%,增幅為1994年以來最高。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避免房地産市場過快下滑,今年10月份中國出臺了降低住房交易稅費、鼓勵合理住房消費的七項措施,11月份又公佈了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政策措施。
經濟學家王小廣認為,從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的信息看,中央明確了明年進一步擴大居民消費的方向,但具體刺激消費措施還有待明確和細化。
摩根大通中國研究部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龔方雄表示,當前中國擴大內需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刺激消費的方法和途徑。他認為,政府應增加對教育、醫保和社保的投入,消費者擁有了更多的保障和安全感,必然會帶動消費拉動經濟增長。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中國將實施以“增支減稅”為特徵的積極財政政策,提出明年中國政府將較大幅度增加公共支出,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支持,並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表示,加大對民生的直接投入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減輕居民負擔,擴大其消費能力,將成為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真正動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雖然中國面臨著保增長的繁重任務,但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大方向“不能動搖”。必須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有機結合起來。要以增強發展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提高自主創新為目標,通過擴大最終消費需求,帶動中間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國內生産能力,形成發展新優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巴曙松説,要使中國經濟走出調整的格局,就要讓短期刺激增長的政策、應急的政策要和中長期經濟轉型、升級、結構調整要一致起來,這就要求産業轉型,從原來過分依賴投資和出口,轉向靠內需的帶動,從原來比較多地強調低的資源價格的價格優勢轉向技術的升級。
責編:汪蛟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