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0日電 (國際年終報道 背景資料)美國次貸危機
新華社記者張偉
所謂次貸,即次級抵押貸款。在美國,放貸機構根據借款人信用的高低,將貸款分為“優級”和“次級”。次級貸款因面臨更高的風險,其利率高於優級貸款利率。
美國爆發次貸危機的根源在於房地産泡沫的破裂,而房地産泡沫的形成又與美國社會的“消費文化”、不當的房地産金融政策和長期維持的寬鬆貨幣政策有直接關係。
美國經濟長期以來一直有高負債、低儲蓄的特徵,不但居民習慣於借債消費,而且國家也鼓勵借貸和超前消費。此外,為阻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一度長期實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美聯儲連續13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使利率從6.5%降至1%的歷史低水平。寬鬆的貨幣政策降低了借貸成本,促使美國民眾紛紛進入房地産領域。對未來房價持續上升的樂觀預期,又促使銀行擴大向信用度極低的借款者推銷住房貸款,也就是發放次級抵押貸款,以賺取更高的利息收入。因此,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房地産市場泡沫日益膨脹。
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聯儲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攀升大大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自2006年起,美國房市大幅降溫,房價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級抵押貸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次貸違約率不斷上升。2007年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機構新世紀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産保護,次貸危機開始顯現。此後,其他一些提供次貸的金融機構相繼出現財務危機,到2007年夏天,次貸危機全面爆發。
此外,美國大批放貸機構在仲介機構的協助下,把數量眾多的次貸轉換成證券在市場上發售,吸引各類投資機構購買。然後,這些投資機構再將購買的證券開發成多種金融衍生産品,出售給對衝基金、保險公司等。據美國經濟分析局的調查,美國次貸總額為1.5萬億美元,但在其基礎上發行了近2萬億美元的住房抵押貸款支持債券,進而衍生出超萬億美元的擔保債務憑證和數十萬億美元的信貸違約掉期。而在這一所謂金融創新過程中,美國政府並沒有加強相關監管,使得金融市場越來越缺乏透明度。這一倒金字塔式的金融結構存在巨大風險,一旦作為基礎的次貸出現問題,將不可避免地産生連鎖效應,波及金額更為龐大的其他金融衍生産品。
因此,美國次貸危機自去年年初顯現以來,影響面逐漸擴大,一些過度投資次貸金融産品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紛紛遭到波及,包括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公司、美林公司和美國國際集團等等。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最終引發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目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已向實體經濟擴散,使世界經濟面臨巨大風險。
責編:張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