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國倡議召開全球金融峰會的那一刻起,本週末即將在華盛頓開幕的G20特別首腦會議就被賦予了濃重的歷史性色彩。
在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的持續沖刷下,不僅僅“盎格魯-撒克遜”世界的金融根基開始隱隱動搖,包括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全球其他經濟體也被拖入了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冷的寒冬。
面對空前的危機,變與不變已經不再是問題。國內外專家都認為,在這個歷史意義僅次於佈雷頓森林會議的高峰會上,各國首腦們必須拿出足夠的智慧和決心來推動實質變革,以求力挽國際金融體系和整個世界經濟。⊙本報特派記者 朱周良 華盛頓報道
佈雷頓協定會否再現
1944年的7月,佈雷頓森林會議開創了國際貨幣體系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一舉終結了二戰前20年中失序和混亂的國際金融和貨幣格局。
64年後的今天,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再度走到十字路口。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持續衝擊,國際金融體系面臨近百年來最嚴峻的考驗:華爾街五大投行相繼倒下;全球股市劇烈波動;一些新興經濟體走到舉國破産的邊緣……沒有人知道這場危機還會延續多久,還會有什麼樣的壞消息傳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界對於本次20國集團峰會有著太多的期待。不少人都認為,這將是佈雷頓森林會議在新時期的翻版。
高盛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吉姆 奧尼爾對記者表示,在當今各種國際間組織中,20國集團是最能廣泛代表世界經濟的一個,從這個角度説,由G20首腦出面召開會議探討當前的危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社科院金融所專家易憲容表示,上次召開這麼重大的國際金融高峰會還要追溯到1944年,因此本次G20會議意義非同一般。
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指出,本次會議的規格很高,而且是在全球爆發嚴重金融危機之後召開。往年的G20會議往往泛泛而談,而這一次不同,在金融危機衝擊下,改革國際金融體系變得更加緊迫,國際社會對本次會議的關注度更高,相關利益國家推動體制改革的動力也更強。
除20國集團領導人外,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金融穩定論壇等國際組織負責人也將出席本次峰會,足見這不只是一次平常的首腦聚會。
不過,專家們提醒説,指望這次會議出臺一些歷史性的實質措施,可能有些太過樂觀。
“要取得和佈雷頓森林會議一樣的成功,想都別想。”奧尼爾説,他表示,這次會議最有可能産生的就是“很多噪音”,特別是有關金融監管方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錶示,不應指望一次會議就可以解決問題。“這應該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只能説提供一個平臺,讓大家把問題提出來,但要馬上解決不大可能。”
這樣的觀點也與中國此次參會的根本立場相符。上周在介紹胡錦濤主席出席華盛頓金融峰會的記者吹風會上,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就表示,中國主張著眼長遠。他説:“改革是一個較長的過程,不可能期望通過一次峰會就解決所有問題。”
易憲容認為,要達成實質成果比較不容易,但相信本次會議可能會推進相關改革。“關鍵是要尋找一個國際金融體系的新的基點,到底金融市場應該建立在什麼基礎上,通過談判、溝通和對話重新建立國際金融市場新秩序,來穩定當前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
國際金融專家、中國銀行研究員王元龍認為,本次會議在當前的特殊時期有著特殊的意義,不過要和1944年的佈雷頓會議比還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會議開創了一個時代,但現在不同,以美元為核心的國際金融體系短期內還不可動搖,現在不可能有新的貨幣能徹底替代美元。”
事實上,儘管峰會還沒開始,一些國家就已在為召開第二次會議做準備。日本已表示,有意在12月主持召開第二屆金融峰會。歐盟上周也呼籲,在明年年初就經濟召開第二次國際峰會,這在某種意義上也説明,這些國家並不對此次會議達成滿意成果抱太高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