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價格攔腰被斬,從7月份的147美元,到前天盤中曾一度跌破60美元關口。與此相應的是國內成品油批發價出現大幅下調,部分加油站開始變相降價促銷。國內油價整體下調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然而,來自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消息卻告訴我們,他們並未接到下調油價的通知。
這就讓人奇怪了,國際油價已經出現暴跌,預示著我們的油價進口成本大幅降低,銷售價格也當隨之下調才對。可是令人不解的是,總是喊著要與國際接軌的國內油價,卻始終降不下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前只要國際油價一齣現上漲勢頭,國內油價必定是迅速與其接上軌,馬上跟風漲價。
無可否認,正如有關人士所説的,油價漲跌確實存在一個滯後期。但此輪國際油價的下調從7月份就已經開始,一直跌到目前的60美元,回調幅度之大超出不少人想象。此時再拿什麼滯後效應解釋國內油價的居高不下,恐怕已是強詞奪理。有人將目前美國的油價換算成人民幣,也就在5元左右,已經大大低於國內油價。
實事求是地説,國內油價近期已表現出了下調跡象,北京、廣州等地的民營加油站陸續出現降價潮,而湖北和山東的中石化、中石油兩大系統下的加油站也出現降價。但其一,中石化、中石油旗下降價的加油站數目相對於其龐大的市場而言,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其二,降價的幅度在每升0.1元至0.2元之間,這種“蝸牛”式的降價與國際油價的下跌幅度完全不相稱。
這多少表明,油價不是不可降,只是願不願意降而已。很明顯,民營加油站是從中石化、中石油批發成品油,既然他們都可以降價銷售,為何中石化、中石油不可以降價呢?有專家給算了一筆賬,目前我國每日消費汽柴油48.28萬噸,如按每噸降價500元~800元計算(這也正是傳言中的降價方案中的其中兩套定價標準),遲一天降價,全國車主及用油單位,每天就得多付2.4億元到3.6億元。這些錢進了誰的腰包,不言而喻。
有傳聞説,由於前段時間油價高漲,造成成品油供大於求,中石化和中石油高價購進了大量成品油。而如今國際油價暴跌,市場需求大降,導致大量的高價油仍囤積手中。不管傳言是真是假,必須明白:一方面消費者沒有義務為囤積的高價油買單,另一方面石油企業更不能以不降價來為自己彌補虧空。
市場上有關油價下調的流言不時傳出,有媒體報道説,相關部門已經擬定了三套成品油零售價下調方案上報審批。但相對國際油價的下降,國內油價為何遲遲降不下來?難道真如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副會長齊放所説,由於我國大部分石油資源仍在兩大集團手中,因而它們“可以有效地左右推遲或者不進行成品油調價”?果如此,壟斷利益集團的手未免伸得太長了。
責編:馮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