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危機美國:"借債度日"埋禍根 兩大"幫兇"促爆發[圖]

 

CCTV.com  2008年10月19日 09: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廣州日報  

美國人所崇尚的“舉債度日”的生活方式促成了當今的美國金融危機

  對於大多數特別是那些年齡在60歲以下的美國人來説,他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生活在一個原本只能在書本上看到的新時代。事實上,美國正處在一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最嚴重的金融恐慌當中,這場危機完全可以與類似1907年以及1929年的嚴重金融危機相提並論,但人們目前還無法預期它對整個金融體系、經濟和社會所帶來的全面影響。摩根士丹利經濟學家理查德伯納將這次金融危機戲稱為“完美風暴”,它雖然由次級抵押貸款所引起,但根源其實是美國人所崇尚的“舉債度日”的生活方式。一直以來,無論是普通民眾、華爾街高管還是美國政府,都在以這樣或者那樣的方式“舉債度日”。

  在多年低利率政策以及日益增多的“杠桿”交易的推動下,這種盛世狂歡似的生活方式最終給美國帶來災難。於是,金融風暴不期而至。美國《新聞週刊》國際版主編法裏德扎卡裏亞宣稱,這場危機正在迫使美國正視自己在過去幾十年所形成的一些壞習慣,如果能夠拋棄這些習慣,那麼,美國人今天所承受的痛苦將變成巨大的收穫。可以説,本次金融危機也成為美國生活方式的“完美風暴”。但問題是,美國還能回到過去那種看似繁榮的時代嗎?

  ■ 危機根源

  三大原因形成“借債度日”

  如果從更深層次挖掘,金融危機的根子在於美國的“借債度日”。許多美國人一直過著超出自己實際收入可以負擔的生活。明明是“次級”,卻大肆借錢買房子就是這種“美式生活”早已超出了安全線的突出表現。美國的銀行一直都在鼓勵美國消費者借錢生活,送上各種貸款催促他們超前消費、超能力消費。雖然不能一概否定這裡的積極作用,但是,把借債人的還債能力押在了房地産價格不斷攀升的前提下,就註定了要引發危機,“崩盤”只是時間問題。

  原因1: “借貸消費”在美國“紮根”

  美國經濟增長由生産驅動到由消費驅動的模式轉型,發生在1880年至1920年之間。到上世紀20年代末,借貸消費、“先買後付”已普及到美國各種耐用品、甚至非耐用品市場。1930年那一年中,70%左右的新汽車、85%的傢具、75%的洗碗機、65%的吸塵器、75%的收放機都是靠分期付款賣出的。就這樣,借貸消費的生活方式在美國社會紮根了。

  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美國人的消費已經超過了他們的産出,他們也因此成了“舉債度日”的典型。個人消費開支佔美國國內生産總值的2/3,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對於本國人的生活方式,美國媒體曾形容説,“只要太陽一升起,消費者就開始購物”。美國皮斯卡塔研究公司投資顧問史蒂芬切奇説,2006年,美國人收入的90%用於消費,13%用於償付貸款,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借款才能維持生活。在這個數十年來一直靠消費拉動經濟的國家裏,許多人早已習慣“借債過日子”。

  時至今日,美國的消費即將跌落懸崖,而美國經濟也走到了懸崖邊上。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師史蒂芬羅奇撰文稱,這次金融危機是美國瘋狂消費主義釀出的苦果。

  原因2: 政府鼓勵私人擁有住房

  美國人擁有自己住房的比率在過去30年來一直穩中微升,2005年,達到了69.1%的歷史新高。布什最鍾愛的一句口號是建設一個“所有者社會”,鼓勵私人擁有住房是這個“所有者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石。布什甚至宣佈每年6月為美國的“全國住房所有權月”,力圖使美國擁有自己住宅的家庭在2010年前增加550萬。

  美國政府的確在鼓勵私人擁有住房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成立了房利美、房地美、吉利美三大政府支持的抵押貸款機構;通過諸如《社區再投資法》等法律幫助私人,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購置住房;併為私人購買住房提供大量財政補貼。

  不難理解,在這樣一種社會大環境下,低收入人群自然會不顧自己的經濟實力,心甘情願當“房奴”。美國的購房抵押貸款從1974年的6800億美元上升到今天的14萬億美元。僅僅在過去的7年時間裏,美國的購房抵押貸款總額就翻了一番。

  於是,次級抵押貸款也相應增加了。次級抵押貸款是指由發起抵押貸款的金融機構(銀行或投資公司),向信用較差的客戶發放的購買房屋的抵押貸款。在美國人住房擁有率增長的4個百分點中,它的貢獻率達到了一半。

  住房擁有率增多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如有利社會穩定、民眾積累財富等等。但同任何其他投資一樣,購買住房同樣存在風險。現在美國可能有多至1000萬家庭住在負資産的自住房中,其中數百萬家庭的住房正面臨或已經付不出房貸遭拍賣。

  原因 3:政府通過金融工具借債

  但與政府相比,美國普通民眾的“舉債度日”的習慣甚至可以算得上是美德。每個城市、每個縣、每個州的政府職能都在日益膨脹,但稅收卻沒有相應地大幅提升。怎麼辦?只能通過各種精心設計、名目繁多的金融工具大舉借債。寄希望於將來的稅收以及聯邦政府的財政撥款,各級政府傾向於毫無節制地發行收入債券。這樣的後果是,為了從撥款中獲取利息,這些公共項目的造價越來越昂貴。由於這些成本對公眾缺乏透明度,各地政府往往會毫無忌憚地增加這些項目的成本。

  結果,整個國家陷入了一種債務“騙局”。經濟學家傑佛裏薩克斯指出:“政府借了許多債務,卻從來沒有打算歸還。”因此,美國各地政府借出了問題。

  由於信貸市場緊縮,一些地方政府還面臨破産陰影困擾,其中最有名的是亞拉巴馬州傑斐遜縣。因為飲用水衛生狀況受到起訴,傑斐遜縣于1995年開始大規模下水道改造工程,總共花費32億美元。2002年,為減少下水道改造貸款的利息支付,縣政府發行了一系列利率掉期,以對衝利率上漲風險。但由於信貸危機,縣政府的利息支出出現大幅上漲,掉期又無人接盤,縣政府財政狀況急劇惡化。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