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表:唐 帥 劉先雲
近日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08年第三季度例會認為,黨中央、國務院出臺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宏觀調控措施正在收到積極成效。我國國民經濟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金融體系穩健安全,總體形勢是好的。要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政策,適時適度把握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環境。
會議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重點討論了國際金融動蕩對我國經濟金融發展可能産生的影響。近來,美國次貸危機造成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並影響到金融機構以至實體經濟,全球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必須妥善應對。同時,要從這場金融危機中吸取經驗和教訓,研究改進我國的銀行制度和監管制度,保持金融體系和金融市場穩定。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2日電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正愈演愈烈,中國如何才能繞過這場金融危機的險灘?專家普遍認為,雖然我國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不是很大,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須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積極應對和防範。
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最重要衝擊是外需下降
“由於我國金融體系改革步伐比較穩健,國內各類金融機構持有的相關投資金額也不至於影響其主要經營業績,因此抵禦外部衝擊的能力還比較強。”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但是當世界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時,中國經濟也同樣迎來新挑戰。中國社科院專家張明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增長的最重要衝擊是外需下降。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3個百分點。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增速更是顯著放緩,前8個月同比增長10.6%,比去年同期回落6.1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余永定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另一大影響是中國外匯儲備持有大量的美元資産,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已超過1.8萬億美元,其中有不小的份額投資于美國國債與機構債。
可通過刺激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面對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種種不利因素,我國應該怎樣加以應對?專家認為,為保證國民經濟平穩增長,中國政府可以通過有效手段來刺激內需,以消費和投資的更高增長來對衝凈出口的下降。
余永定表示,從短期來看,我國很難通過減持美元資産來規避美元貶值以及美元資産違約率上升的風險,因為這將有可能導致尚未減持美元資産的市場價值下降。
巴克萊資本中國研究主管彭文生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以及對農業和農村地區的支持,同時加大財政投入,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以確保投資和消費的增長。
責編: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