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津9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 張建新 劉元旭)近年來,隨著中國圖書質量的提高,同時,政府、出版社對版權輸出的重視,中國版權貿易逆差逐年縮小。在天津舉行的第十五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一些出版專業人士認為,儘管中國版權貿易逆差持續縮小,但難掩隱憂。
來自官方統計表明,2007年中國共輸出出版物版權2593種,同比增長26.06%,共引進出版物版權11101種,同比下降10.37%,版權貿易逆差為1:4.28,比上年的逆差1:6.02明顯縮小。佔中國版權貿易最大份額的圖書版權貿易,2007年為輸出2571種,引進10255種,版權貿易逆差為1:3.99,比上年1:5.34的逆差明顯縮小。
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閻曉宏表示,近5年來,以有關部門推出“中國圖書推廣計劃”為代表,中國出版業加大版權輸出力度,圖書版權輸出逐年遞增,圖書版貿逆差持續下降。
但出版業內人士認為,儘管國內出版社在版權貿易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首先是版權輸出比較滯後,貿易結構不合理。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副總裁周百義認為,中國版權輸出仍然比較滯後,版權貿易逆差狀態在今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還將繼續存在下去。
版權輸出國(地區)過於集中是中國版權貿易存在的另一個主要問題。中國版權輸出地主要集中在少數國家(地區),其中亞洲8個,歐洲12個,非洲3個,而港臺地區就佔中國內地出版社對外輸出版權的60%。
輸出資源相對貧乏,制約了中國的版權輸出。輸出版權總體上還是以有關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及語言類書籍為主,涉及面偏窄。德國圖書信息中心主任助理王鑫認為,中國目前圖書版權貿易存在巨大逆差的現狀,版權貿易專門人才的匱乏是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相對於中國龐大出版社、電子音像出版社、雜誌社、數百家網站和其他版權相關産業,中國目前的版權代理機構從數量上看顯得微不足道。與國外版權代理商相比,中國代理制只是規模初成,代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版權貿易專業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中國版權貿易發展的瓶頸。”王鑫説。
周百義認為,中國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外向型文化跨國公司,很多企業正處在從事業型向企業型的轉軌過程中,尚未擺脫體制和機制上的束縛,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上與現代企業還有較大差距。
責編: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