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不可能在5年內重組成30-50家,這樣的報道是不符實的。”2008年5月21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國新辦中央企業抗震救災結束現場告訴本報記者。
此前有媒體報道,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委員會研究中心人員在20日開幕的“2008中國城市國資論壇”上透露,“不出5年,現在的國資體系會發生結構性變革。中央級的國企可能會縮減至30~50家,地方國企的總數也不會超過1000家。
目前已列入國務院國資委中央國企名錄的中央級國企共有159家。
“我不知道該記者是從哪獲悉的,我們國資委本身沒有説過這樣的話。”李榮融對本報記者説,“國資委關於對中央企業改革重組的步伐將仍按照以前提出的目標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另一名國資委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5年內把央企縮減到30家-50家,是極其不現實的。目前能在2010年完成100家的整合目標,都需要下大力氣。
據悉,國資委對中央企業改革重組的提法可以追溯到2005年年底,在2006年底正式推出“央企重組路線圖”。國資委指出,改革重組的思路,將按照國務院在《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中給出的要求,到2010年,國資委下屬的央企,從數量上要縮減成為80-100傢具有競爭力的央企集團,其中30-50家,是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在2007年1月份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李榮融仍表示,2007年要加大中央企業佈局結構調整力度,為實現到2010年央企減少至80家到100家的目標奠定基礎。他還表示,下一步推進央企重組的重點措施和主要方式包括:中央企業之間強強聯合;一般中央企業併入優勢大型中央企業;科研設計院所與相關中央企業重組;非主業資産向其他中央企業主業集中;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重組等。
在2007年的兩會上,國資委的《央企“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中,國資委對央企産業的分類,已經從21個板塊,縮減成為18個板塊,抓大行業,抓重要的、關乎國計民生的、有影響力的業務板塊,是此次國有經濟佈局調整的主要思路之一。
在結構調整上,中央企業的國有資本將向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七大行業,以及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等行業的重要骨幹企業集中,以保持國有經濟在這些領域的控制力。
記者了解到,當時在國資委內部的發展計劃中,對2007-2010年這三年中的一個量化的發展目標是:“到2010年位置,央企資産總額要達到15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7.0%;完成銷售收入1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8.0%;利潤總額85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6.0%;國有資産總量4.7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5.0%;國有資産保值增值率為105%;總資産報酬率達到6.0%,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20%以上。”
責編:李興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