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這裡看到了做生意的良心--黃忠集貿市場見聞

CCTV.com  2007年09月06日 19:58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9月6日電(記者 叢峰)聽説成都市黃忠集貿市場是有名的“綠色市場”,設有專門的食品安全檢驗室,賣的肉菜絕對讓人放心。9月5日,記者提着菜籃子趕赴這個市場“買”了一次菜。

    黃忠集貿市場地處成都西郊,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農田,現在已發展成一個成熟的城市社區。據了解,這附近常住和流動人口近5萬人,每天到市場買菜的人流量五六千人,近6000平方米的市場裏擠了300多家各類店舖、商攤。

    下午6點過,正是下班買菜的高峰時間。記者走進市場,迎面就是一個大大的電子顯示屏,上面跳動着當天的各種蔬菜、肉類價格。電子屏幕下,是一排排的攤位,每兩排分成一大類,如蔬菜區、水果區、肉類區等。

    記者走到水果區6號攤,挑揀了兩串葡萄,問女攤主:“葡萄上的農藥殘留最多,你的葡萄會不會超標噢?”

    “保證沒問題,吃出味道來找我。”

    “哪個能保證啊?”

    “今天上午市場剛剛抽檢了的,全部合格。我們去駟馬橋批發市場進貨,從來都是要最好的,超標的根本不讓賣,發現了要處理掉,那就虧本嘍!”

    記者摘了一顆葡萄,嘗了一下,確是新鮮的。隨後,記者又走了幾家商攤,試探着問會不會有農藥超標的蔬菜或證章不全的豬肉,攤主全都拍胸脯保證“沒問題”。在一家肉攤前,旁邊一個買菜的太婆還幫着説話:“你去打聽一下,這裡是‘綠色市場’嘛,賣的東西都是對的。我就住在這附近,天天都來買;還有住得遠的,開着車都要到這裡買菜。”

    在攤主指引下,記者來到二樓的市場管理辦公室,找到了辦公室主任賴隆英。聽清記者來意,她笑着説:“農藥殘留檢驗我們都搞了3年多了。今天你來晚了,我們一般是每天上午八點採樣、檢驗,有問題中午前就處理完了。”

    賴隆英説,市場每天要抽檢不低於18個批次的各類蔬菜、水果。根據規定,如果農藥殘留超過70%,就必須做垃圾處理。“今天上午抽檢到一個不合格的,是3排4號攤位的生菜,農藥殘留達76%,已經做了垃圾處理,現在早就被運走了。”

    在賴隆英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市場的控制室、檢驗室,各種基礎檢測設備很齊全。現在,他們還想買進一台豬肉水分測量儀,用科學準確的儀器取代目前檢測豬肉是否注水的“土辦法”,只是一時還沒找到合適的産品。

    據了解,市場最初執行“綠色標準”時也很艱難。第一次,一個菜農銷售的韭菜被檢測出農藥殘留超標,可她就是不肯銷毀。市場管理方只好答應她,所有的損失由市場承擔。可當菜農把所有超標韭菜扭斷丟進垃圾桶時,來買菜的群眾都圍起來表揚她,還表示“以後都買你的菜”,弄得這個菜農再也不好意思找市場辦要本錢了。

    現在,賣綠色菜、放心肉和安全食品的觀念,已經在這個市場300多家經營戶心裏扎了根。當地政府為了鼓勵這一“綠色市場”,也減免了他們的許多稅費。

    “你們對自己的市場銷售額滿意嗎?”離開時,記者問賴隆英。

    “一位買菜的人曾經説:在這裡,我看到了做生意的良心。”賴隆英説,“這話比提高一點銷售額更讓我們感到高興。”

責編:李興存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