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日前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四大國有銀行在富裕客戶市場上的份額從2001年的92%下滑到今年的80%。同時,中國富裕人群對待投資及借貸的態度已經同亞洲發達國家或地區同類人群相差無幾。
根據這項調查,20%的富裕階層受訪者表示,他們打交道的金融機構不是四大國有銀行。麥肯錫將富裕消費者定義為年收入至少5萬美元的個人。中國的富裕人口年均增速超過15%,目前已達到150萬人以上。
研究顯示,自去年12月中國全面開放銀行業以來,富裕的消費者一直在向外資銀行和較小的國內銀行轉移。
富裕消費者挑選銀行時所考慮的前3大最重要的因素分別是“合理的分行等待時間”、“我的朋友和同事向我推薦”、“費用收取合理”,在這3大指標中,四大國有銀行的得分都低於股份制商業銀行。
麥肯錫上海分公司全球董事王頤表示,未來幾年四大銀行流失高端客戶的趨勢仍將延續,但受制于其他銀行網點較少等因素,流失數量不會很大。
調查還顯示,中國富裕消費者平均持有6.3種個人金融産品,如信用卡及共同基金等——幾乎相當於中國香港人均大眾富裕消費者所持有的個人金融産品(人均8.3種),高於新加坡(5.6)或中國台灣(5.4)消費者的平均水平。
儘管多數中國居民依然不傾向借貸(51%的受訪者認為借貸是“危險的”),但高收入階層越來越樂於使用信貸。事實上,認為借貸能提高生活質量的中國內地富裕階層受訪者比例明顯高於中國香港(分別為31%和17%)。
同時,中國富裕階層更願意承擔投資風險。41%的中國富裕階層受訪者願意接受較高的投資風險以換取較高回報,相比之下,中國香港大眾富裕階層和新加坡人總體的比例分別為37%和24%。
此外,調查還顯示,有24%的受訪者表示過去兩年有過不愉快的銀行服務體驗,其中60%的人認為一線服務效率低下是引起他們不滿的主要原因。
首要銀行關係對銀行來講十分重要,67%的受訪者忠誠于他們的首要開戶銀行。受訪者平均擁有6.7個産品,其中主辦銀行就佔了2.5個。
麥肯錫的此項調查共在16個城市調查了4193人,另外還調查了300個富裕消費者。(記者 李耀宗)
責編:趙旋璇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