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新聞頻道 > 財經新聞 > 正文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工業化:階段不可逾越 代價可以減輕

CCTV.com  2007年08月29日 07:42  來源:人民日報   

  人類社會發展必須經過的每個自然階段,是不可逾越的。社會發展是人類創造活動的結果,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個代價是社會發展無法避免的成本,只能力求將其降到最低限度。正如馬克思所説,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

  我國現階段正處在工業化過程中。從世界工業化歷史看,工業化是物質生産方式根本性的轉換過程,是以現代技術全面裝備生産流程的産業革命,其結果既有極大提高生産率的積極效應,也有全面衝擊社會形態和自然生態的負面效應。就負面效應而言,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大量工業廢氣、廢物的排放和資源消耗,污染空氣、水源等自然環境。英國倫敦在19世紀70至90年代的三次彌天毒霧,使近2000人中毒死亡。二是人口大量遷移,重組社會階層結構。大量農民進城就業,形成受雇于資本的産業大軍。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工資低,營養不良,居住條件差,工人壽命很短,19世紀英國曼徹斯特工人的平均壽命只有17歲。三是社會經濟的自然循環遭到破壞。最典型的是農業經濟循環系統被破壞。一方面,土地肥力被掠奪,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使土地板結,並消滅了病蟲害的天敵;另一方面,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他們取之於土地的衣食被消費後,所産生的廢料不能再回到土地,人與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系統遭破壞。這便是工業化過程所付出的社會成本,帶有普遍性。從這個角度看,工業化的過程也是痛苦的過程。

  我國工業化過程也是必經的自然過程,所不同的是條件已有利得多,既有發達國家先行的經驗可借鑒,又有現代信息與科學技術可採用,更有優越的社會制度和相當的物質基礎作保證,因而不必沿襲西方國家的老路,能夠走自己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但也不能因此就絕對化,要求每個經濟體特別是民營經濟體時時處處都走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不付出一點社會成本。我國是世界上農業人口最多的國家,農業基礎薄弱,區域經濟很不平衡;發展市場經濟的時間還不長,經濟轉型尚未完成;國家經濟總量雖提升很快,但人均收入還在世界百名之外,因而要在工業化過程中沒有一點磨難和痛苦是不現實的。有江河污染、湖泊減少、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等現象發生,雖令人痛心,但也不必大驚小怪。總的看,應該説我們走的還是新型工業化路子,沒有偏離這個總目標,損失要比老工業化路子的代價小得多。我們應當有正視和克服工業化困難的勇氣,同時也要繼續奮進,使工業化這個既不能跳過也不能取消的自然發展階段盡可能縮短,減輕分娩的痛苦。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最根本的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來説,發展是第一要務,不發展就不能保證和擴大就業,就不能增加收入,也就會失去最基本的生存與發展的權利。因此,要促使更多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加入到新型工業化行列中來,不斷擴大經濟發展的社會資本總量和社會就業總量。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有相匹配的條件。首要條件是思想科學化,增強科學意識和豐富科學知識;其次是要有科學發展能力,也就是要有實現科學發展所必需的科技和物質力量。不可否認,我國工業化過程中的問題比較集中地存在於民營企業,特別是在江湖污染、生態破壞方面,民營企業是主要源頭。因為民營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技術裝備比較差,私心利欲一般又強過其科學意識和社會責任。但民營企業是我國工業化的主力軍之一,除了對少數嚴重違規違法的企業必須依法嚴懲,對其應積極引導和扶持,促使其規範化、現代化。(胡培兆 廈門大學教授)

責編:肖金平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