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6日電(記者章苒 韓潔)中國政府總理溫家寶在第二屆中非企業家大會上提出,到2010年中非貿易力爭達到1000美元,中國政府在繼續向非洲開放市場的同時,將鼓勵有實力、有信譽的中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興業,轉讓適用技術和管理經驗。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趙晉平6日對記者説,中國政府在中非合作論壇期間宣佈的一系列推動中非經貿合作的舉措,將給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尤其是那些正計劃到海外發展的民間企業。
參加中非企業家大會的中外代表近兩天談論最多的莫過於中國加強中非貿易與投資的新政策措施,其中與中國企業投資非洲有關的包括今後3年內向非洲國家提供30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和20億美元的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為鼓勵和支持中國企業到非洲投資,設立中非發展基金,基金總額逐步達到50億美元;以及推動和支持有實力的中國企業在有條件的非洲國家建立經濟貿易合作區,提升投資水平等。
分析認為,向非洲國家提供優惠貸款和優惠出口買方信貸等金融手段,將直接對中國8000億民間遊資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建立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等措施,有望改善當地投資環境,降低企業投資風險,這些都對民營企業走進非洲有直接推動作用。
嗅覺靈敏的民營企業家已經看到了未來投資非洲的商機。參加中非企業家大會的內蒙古惠豐集團董事長鎖佔榮説,政府的支持將給民營企業投資非洲注入新動力,他非常看好中醫藥在非洲市場的發展前景,並計劃增加公司面向非洲的中醫藥出口,從目前的保健品逐步向心腦血管疾病和艾滋病防治領域發展,增加向非洲輸出中藥原材料和中藥提取物。
河南國基集團總經理生聚山告訴記者,自己剛剛在塞拉利昂建了一個經濟貿易合作區,吸引了近20家國內中小企業入駐,主要從事建材、生活日用品、電池、氧氣等生産,産品暢銷當地和鄰國。他對政府提出的推動企業在非洲建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的建議非常感興趣。
目前,包括惠豐在內的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將足跡遍佈非洲各個角落,成為非洲當地工商業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華為公司,已經成為該地區第一大CDMA産品供應商,向非洲各個國家上交利稅4000萬美元。江蘇春蘭集團每年約有10萬台空調、洗衣機、電動車等産品進入非洲市場。而浙江華立控股集團,則是非洲每年3億名瘧疾患者最主要的青蒿素藥原材料供應商。
中國民營企業在增加對非洲投資的同時,通過人員培訓、適用技術轉讓和傳授管理經驗等多種方式幫助非洲當地發展相關産業。
在中非企業家大會上,浙江溫州哈杉公司董事長王建平告訴記者,通過這次會議,他已決定要把今年在尼日利亞的投資從原計劃的200萬美元擴大到600萬美元,爭取把當地的製鞋業産業鏈帶動起來。
事實上,哈杉公司在尼日利亞建廠以後,為了解決企業自身的産業配套問題,三年中已經為尼日利亞培養了上百名技術、管理和營銷人員。原先一枚鞋釘都要從溫州運過去,現在已經有20%的配件能直接從當地採購。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萊索托總理莫西西利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説,中非經貿要讓普通非洲老百姓受益,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根據國家進出口銀行的統計,在非洲投資的800多家中國企業中,100多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剩下的大部分是民營企業。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日前透露,商務部、發改委、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正在制定促進對非洲投資扶持政策和具體措施,讓私營部門獲得更多的投資機會。
世界銀行的評估報告顯示,非洲經濟已經連續五年年均國民生産總值增幅達到4.3%,戰亂平息,政局趨穩,經濟復蘇,投資環境處於上世紀70年代以來最好時期。
與此同時,中國與非洲國家在投資領域達成的共識也為民營企業走進非洲提供保障。截至2005年底,中國對非洲投資已達62.7億美元,中國已同28個非洲國家簽署了投資保護協定,與8個非洲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徵稅協定,與其他重點國家的協定商簽工作也在不斷推進。對非洲承包工程涉及房屋建築、石化、電力、交通運輸、通訊等國民經濟各領域。
中非民間商會副會長汪力成認為,中國民營企業到非洲去開拓發展才剛剛起步,個體力量仍然比較薄弱,企業在投資非洲時應更多借助中非民間商會以及新成立的中非工商聯合會等組織的力量,並使本企業的經營步入有序競爭,合作共贏的軌道。
責編:劉彥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