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藏形成立體交通網絡
青藏鐵路通車,使從未通火車的西藏成了世人矚目的焦點。而在青藏鐵路的另一端,青海省對青藏鐵路通車同樣充滿著期待。乘天路通車的東風,幫助社會經濟發展“提速”,已成為青海上上下下的共識。
促進自然資源開發,把優勢從潛在變為現實
青海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目前已發現各種礦産資源125種,其中50種礦産儲量居全國前10位,11種居全國首位。特別是柴達木盆地的鹽湖資源、石油天然氣資源稟賦優越,開發潛力巨大。但是,礙于交通條件的限制,其豐富的資源一直沒能轉化為經濟優勢。
專家指出,青海近年來大規模的資源開發與鐵路建設密切相關。事實上,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運營10多年來,已成為開發青海柴達木盆地及推動青海經濟發展的主要線路。它不僅促進了青海鉀肥廠、錫鐵山鉛鋅礦、青海鋁廠、青海油田等一大批大中型項目的建設和發展,更為青海各族人民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基礎。
隨著國內外資源短缺狀況的日益顯現,青、藏兩省區資源優勢的吸引力將進一步增強,資源轉換和招商引資的空間也將更大。業內人士預測,今後10年,作為青、藏兩省區骨幹運輸方式,青藏鐵路將新增運量兩倍以上。這也為青海省政府提出“十一五”時期GDP年均增長10%以上,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的目標實現提供了保障。
送菜進藏,青海農業的新機遇
位於湟水流域的青海海東地區和西寧所轄各縣是青海省的主要農業區,盛産糧食、蔬菜、瓜果等。近年來,這個區域的農民已將蔬菜瓜果等作為主要種植方向。青藏線全線貫通又使農民們發現了新的商機,各級政府也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
前不久,記者來到海東地區平安縣採訪,發現農民們所栽種果蔬的晚熟品種特別多,投資高質量溫棚的人也大為增加。望著記者滿臉的疑惑,縣裏人解釋到,這些都是為日後進西藏準備的。當記者問到這裡蔬菜進藏與四川等地相比有何優勢時,他們表示,雖然生産成本可能會高一些,但這裡到西藏有距離短、運費低、新鮮度高等一系列比較優勢,前景可期。
其實,該地僅是海東全區的一個縮影,各縣有條件的地方都在瞄著這個機遇。而西寧所屬的湟中、湟源、大通等三縣的溫棚面積都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以上。
旅遊資源對接大市場,線路組合更豐富
青藏高原處處展示著神奇壯美的自然景觀。在青海境內就有塔爾寺、日月山、青海湖、三江源、亞洲最大鹽湖、世界第一鹽橋、瑤池、玉珠峰、可可西裏等一大批著名景區和景點,有的甚至是世界獨有的“極品”,還有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少數民族獨具魅力的歷史、藝術、工藝、民俗等民族文化資源,對中外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青藏鐵路的建成,將青海、西藏同國內其他旅遊線路、旅遊景點連接貫通,使得兩省區旅遊業融入全國旅遊業發展的大格局中,遊客的出遊線路組合更為豐富,旅遊資源優勢將更快轉化為經濟優勢。
此外,隨著青藏線的開通,由西寧中轉的客流量每年將達到60萬人次以上,對於沿線景點的旅遊熱也起了強大的拉動作用。格爾木旅遊局副局長馬文慶介紹,今年是格爾木市旅遊事業最紅火的一年,遊客不斷增加,近期平均每天新增兩百多人,10條精品旅遊線路基本爆滿。
中轉功能弱化,格爾木面臨城市轉型
對地處崑崙山下的格爾木市來講,青藏鐵路的全線貫通卻是有喜有憂。曾經擔負著進藏中轉站重要使命的格爾木,如今或許會感到幾許失落。據測算,未來進出西藏物資的75%將由鐵路運輸來承擔,公路貨運量將下降80%左右。從中轉站變為通行站後,格爾木的中轉功能勢必逐步弱化,原由格爾木進藏的人流、物流將迅速大幅度減少。在短期內,消費的拉動將減弱,還將出現西藏駐格基地功能弱化、人口流失現象。
當然,這不過是城市經濟轉型中面臨的短期、階段性的不利因素,該市領導層也曾為此困惑。西藏牌怎麼打下去?格爾木如何進行城市轉型?已成為更現實的問題擺上了臺面。
前不久,就借助青藏鐵路通車契機,加強兩省區經貿合作,西藏和青海簽署了一項框架協議。其中一條,就是西藏資源如何就近運到格爾木進行加工。格爾木市市長朱建平表示,目前他們正準備在格爾木的崑崙經濟園區內,建設一個西藏工業園區,作為西藏資源在格爾木地區加工的集中點。
資源加工轉換中心這個新定位讓格爾木人充滿了期待。然而,格爾木人的目標更加長遠,有關負責人表示,格爾木在以後還要進一步建成西藏所需物資的生産地、供應地,發揮格爾木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經濟發展。
西藏牌不僅要打下去,還將打得更好。 (記者 陳沸宇 劉鑫炎)
責編: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