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從2006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高等院校陸續開了三門新的政治理論課。新入學的大學生會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系統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三本政治理論課教材。 |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7月7日播): <<<點擊看視頻
龐博:這本書與以往教材不同
改版的三本教材
從2006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重大舉措,全國所有高等院校陸續開了三門新的政治理論課。新入學的大學生會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系統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三本政治理論課教材。這三門課程讓大學生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提高了道德修養,深受他們的喜愛。
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6屆的學生龐博拿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時,眼前一亮,每篇文章的綜述部分就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感到綜述部分是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從1848年鴉片戰爭開始到中國改革開放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教材以三個篇章進行了系統闡述。現在,許多高校的學生掀起了中國近現代史專題研究的熱潮。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既注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塑造,又著力解決學生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切實問題,所以這門課就成了學生們真正的人生教科書,使大學生們在人生觀、價值觀上得到了全新的塑造。
如果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側重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歷史觀、人生觀的塑造,《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則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
學習這三部教材,大學生們不僅可以了解國家前進的歷史和改革的現狀,還可以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使自己早日成為有用之材。
詳細內容:
敬一丹: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您收看《焦點訪談》。
高考過後又有一批大學新生即將迎來自己嶄新的大學生活,他們將在一年半的時間裏系統學習《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三本政治理論課教材。從2006年秋季新學期開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重大舉措,全國所有高等院校陸續開了三門新的政治理論課,這三門教材有什麼樣的特點?學生們學了以後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最近我們的記者走訪了幾所高校。
記者:新教材發下來的時候,你們拿到教材的時候,第一感覺是什麼?
龐博 北京大學學生:第一感覺就是和中學的教材有很多不同。
龐博是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6屆的學生,作為一名文科大學生,他一直覺得中國近現代史他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當新學期開始拿到這本教材時,龐博還是感到了這本書和以往學過的教材的不同。
龐博:每個章節後面基本上都有一篇文章,就是綜述,“綜述”這個詞也是進大學之後才開始接觸,我發現在這本書裏的綜述大概可以算是這本書的一個亮點吧。
打開這本《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從1848年鴉片戰爭到建國以後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現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近現代以來158年的歷史,就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而為了讓學生們更好把握歷史的脈絡,這本教材把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分了三個篇章,使中國近現代以來的歷史進程變得一目了然。
沙健孫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教授:從1840年到1919年,從1919年到1949年,從1949年一直到現在,每一個歷史時期先有一個綜述,把這個歷史時期的基本國情,中國社會面臨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務有一個大體上的交待,幫助學生結合各個時期的歷史情況,來研究我們一代一代的先進的中國人,為了尋找中國的出路怎麼樣進行艱苦的探索、英勇的鬥爭。
毛傳清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拿到這個教材以後,我們感覺到這個教材比較系統,再一個針對性很強,學生關心一些重大的問題,在教材裏面都有比較深度的闡述,作為我們老師,我們主要是採取一種專題教學的方式,每一章把一些重要的問題按照專題聯絡起來,這樣來進行講述。
這樣在2007年開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以後,全國各高校一年級的新生中就展開了中國近現代史專題研究的熱潮,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龐博把家鄉山東當年抗日的歷史作為自己專題研究的主題方向。
龐博:雖然我是山東人,原來也很少就是特別仔細地去研究,比如説,臺兒莊戰役、地雷戰這些情況,但是真正自己找了一些資料,包括一些影視片段、圖片、地圖,還是收穫很多,更加深了對家鄉的一些自豪感。
記者:採用新的課本和老師採用新的教學方法以後,大家的歷史觀方面有著一個什麼樣的變化?
龐博:歷史觀可能大家進大學之前都不是很相同,但是經過了這門課的洗禮,大家基本上都能掌握一個比較科學、系統的歷史觀。
而除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門課給大學們提供了科學的歷史觀以外,2006年秋季入學時,學生們接受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課程的教育,則讓大學們在人生觀、價值觀上得到了全新的塑造。在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們對於這門課的第一堂課至今仍然記憶猶新,因為在這節課上,任課的楊老師一開頭就給學生們提出了一個他們從沒有想到過的問題。
劉婧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因為大學生,本來大學只不過是聽父母的、聽老師的,我們應該上,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上大學?應該得到什麼?
馬龍鵬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有的同學只是因為高中和初中六年學習下來,以一種慣性的延續,所以他覺得大學同樣我還需要好好學習,而有的同學只是因為父母要求他怎麼做,他就遵照父母的命令來繼續好好學習,有的同學只是單純的為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比別人強。
楊一平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很多學生開始他會覺得為什麼上大學?這個根本不是一個問題,但是接著往下走之後,他就會發現好像這是一個問題,我原來怎麼都沒考慮過,再往下走,大學四年之後,實際上接下來我在大學裏面得到什麼?要得到什麼實際上就是很重要的一塊,就是他對做人的思考。做人的思考再往下走就是價值觀、道德發展,道德發展就是引導他産生一個願望,産生做好人的願望。
羅國傑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從《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這門課來講,因為它主要是針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問題來進行教育的,主要是針對他們的思想道德的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提高方面進行教育,同時我們要針對大學生在入學以後所産生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要貼近他們生活的,在他們面臨各種困惑中間,來給他們指出出路、進行分析,並且基本上我們採取一種對話的方式。比如,大學生應該如何使自己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為什麼作為一個公民要有守法?法律的意識、法律的理念在新的社會中間,作為一個現代化社會的成員,應該怎麼樣來理解和認識,都是我們《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由於《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既注重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塑造,又著力解決學生們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一來這門課就成了學生們真正的人生教課書。
楊一平:社會功德、家庭美德,其實中小學的思想道德類的課程裏面都有提到過,但是他們決不會談職業道德,但是這個新教材它把職業道德放進去了,這應該是一個亮點。職業道德第一個就是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講的就是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他有告知社會的一個責任,比如説,這樣一個工程的應用會不會導致比如説環境污染,或者對這個人類社會帶來什麼不利的影響?接下來會跟他們談愛國,我們會講我們國家從一個小學生開始培養,培養到博士,我們會花多少錢在一個人身上?第三個方面就會談到正確對待名利,他們現在到網上去拷貝別人的東西習以為常,寫文章從來不知道要寫出來是引用誰的話,後來寫論文的時候,要求他們這麼做,他們覺得很奇怪。他們説,從來沒有人這麼要求過。我説,必須這樣做,這是尊重別人的勞動,這是一個起碼的科學的規範。
李俊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我覺得這堂課安排在前面非常好,對我後面的大學生活有很大的幫助,它讓我對大學生活整條路有一個更冷靜的思考,而且楊一平做了一些事例,就是説她舉了很多事例很真實,就在我們生活附近的。比如説保護野生動物,比如説盜版軟體,比如説合同法,這些東西都是在我們周圍實實在在存在的,他們並不離我們很遠,具有非常大的實際意義,我覺得這門課讓我學到了很多。
而在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歷史觀的塑造之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則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視野。
記者:我們知道這本書對於剛上大學的同學,他可能感覺還是比較陌生的,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教材?
吳樹青 北京大學教授:這本教材應該這麼説,它首先是介紹中國共産黨怎麼樣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造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這麼一個著作。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它從廣度、時間跨度來説,它涵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和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整個歷史過程。通過學習這本書,我想可以幫助同學們掌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整個的歷史進程和它的理論軌跡。
記者:現在上到了哪一部分?
蓋文超 武漢理工大學學生:現在上到了鄧小平理論,講到了改革開放,老師首先給我們分析一下八十年代我們中國的具體國情,然後他再結合我們當時的國情,講一下改革開放在那個年代它的必要性、重要性,講到了鄧小平在我們整個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發展結合了一些經驗,講到了一些改革開放的原則,講到了改革開放是我們第二次革命,我們中國必須經過這次改革開放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三本政治理論課新教材不僅反映了中國共産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的歷史實踐,同時也是經過改革開放以後對中國政治、歷史發展軌跡的總結。學習這三部教材,大學們不僅可以更全面了解國家的近現代歷史和改革的現狀,還可以把經過大量實踐總結而形成的理論與具體的社會實踐緊密結合,豐富知識、開拓視野,以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才。
責編:魏宇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