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com消息(今日關注):1人死亡20人受傷,冷面殺手血洗加拿大校園,手段殘忍如電腦的殺人遊戲,本該安全純凈的學校為何成為血腥之所,觸目驚心的暴力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發人深省的問題?敬請收看《今日關注》。
1人死亡20人受傷,冷面殺手血洗加拿大校園。當地時間2006年9月13日中午12點41分,一個黑衣殺手闖入加拿大蒙特利爾道森學院,槍聲、哭喊聲、整個校園陷入恐慌和混亂之中,3分鐘後警方趕到現場,持槍殺手在與警察的槍戰中把槍口對準自己,“砰!砰!砰!” 校園槍擊案的兇手自殺身亡。
演播室主持人 :
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今日關注》。剛才您看到的就是三天前發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道森學院的一次校園槍擊案的畫面,兇手再一次選擇了學校裏的學生作為自己的襲擊對象,之所以説再一次,是因為近年來發生在校園裏的類似事件不一而足,有的甚至就是本校學生所為。那麼,校園為什麼會屢屢成為兇手行兇的地方?青少年暴力犯罪為什麼會越來越多,年齡卻越來越小,而手段也越來越殘忍?面對這些又該怎麼辦?
演播室我們邀請到兩位嘉賓和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位是公安大學的教授王大偉先生,您好。
王大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教授):
您好。
主持人:
還有一位是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副會長李玫瑾女士,歡迎您的到來。
李玫瑾(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
您好。
主持人:
現在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大屏幕,這個人物就是這起槍擊案的製造者基姆維爾 吉爾,有關他,在案發的第二天,當地的警方就公佈了他的一些背景,我們來了解一下。
這就是警方公佈的蒙特利爾校園槍擊案嫌疑人基姆維爾 吉爾,25歲,居住在蒙特利爾郊區。警方同時還公佈了他在一家網站上的博客,目前他的博客已經被關閉。
稱自己為“死亡天使”的基姆維爾 吉爾,在他的博客裏放了50多張照片,每張照片都身穿黑色外套、黑色靴子、留著“朋克頭”、手持匕首或半自動步槍,眼神兇狠,頗具殺氣。
基姆維爾給每張照片都寫了標題,例如“憤怒和仇恨在胸中燃燒”、“讓我的敵人粉身碎骨”等等。這張照片中所拍攝的墓碑是基姆維爾買給自己的,上面刻著他的墓誌銘,“英年早逝,留下殘缺的屍體。”
在博客中,基姆維爾反復表達著這樣一個觀點:他喜歡槍和武器,討厭人類。另外,他最喜歡的電腦遊戲是根據1999年美國科倫拜恩校園槍擊案製作的“科倫拜恩超級大屠殺”。他的黑色外套,“朋克頭”裝扮,就是科倫拜恩槍擊案中兩名歹徒的翻版。7年前的科倫拜恩校園槍擊案共造成13人死亡,兩名歹徒作案後自殺身亡。
主持人:
我相信看到這樣的場面,許多觀眾朋友馬上就會先想,哎,又來了,似曾相識。因為跟1999年發生在美國的槍擊案的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二位作為專業人士,你們看到這個案子以後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王大偉:
我覺得就是一個三步曲,首先是網絡成癮,然後是心理扭曲,最後就誘發了校園暴力。首先這個網絡成癮,整個來説他最愛玩兒的遊戲就是“超級謀殺”,他就是在玩這個東西,而且有點走火如魔。你看他的心理扭曲,穿的衣服是黑的,據説他這個人有印第安血統,他穿的黑衣、黑的皮鞋,甚至説他用很多畫,甚至給自己立了一個碑,説“英年早逝,肢體殘缺”,那麼最後又導致了校園暴力的發生。所以,整體看這是一個三步曲。
主持人:
李女士呢,你的第一印象?
李玫瑾:
這個案件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冷血殺手,而且非常殘忍,但是,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懦夫,或者説他是一個內心非常脆弱的人。為什麼呢?你看他選擇的犯罪場所又是學校,針對的是一個最平和的、最手無寸鐵的,甚至是一些弱勢者,他要真是個強者,可以去選擇軍隊,為什麼不敢選擇那樣的場所,所以,從這一點來看,這個人表面上他非常冷血,非常強悍,但實際上他內心有著一種脆弱,有著一種懦夫的表現。同時我也在想,這個學校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實際上學校是很容易受到犯罪侵害的。
主持人:
一起針對弱者的一場殘酷無情的謀殺,遺憾的是這樣的事情在加拿大不是第一次,在美國似乎是屢見不鮮了,有關的背景我們再來了解一下。
1997年10月10號,一名16歲的中學生在密西西比州被控向9名同學開槍,其中兩人死亡;
1998年5月21號,一名15歲的少年在俄勒岡州的一所中學向師生開槍,兩名學生喪命,20多人受傷;
2000年2月29號,底特律發生兒童持槍殺人事件,一名年僅7歲的男孩在課堂上當著老師和22名同學的面,將同班的一名6歲女孩打死。
一張張稚嫩的面孔,一個個殘酷的現實,接二連三的校園槍擊案讓人在痛苦中警醒。這一題材也越來越受到電影導演的重視。摘得第56屆戛納金棕櫚獎的《大象》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在美國導演加斯 范 桑特的這部影片中,許多細節都來源於美國歷史上最血腥、最惡劣的校園慘案之一科倫拜恩槍擊案,導演在平靜的畫面中開始反思一直困擾著美國人民的校園槍擊案。
一所普通的美國高中,鏡頭前所有的學生如往常般學習,生活,聊天,吃飯,甚至吃醋,吵架。長鏡頭前導演沒有告訴你事情是為什麼發生的,甚至在結尾也沒有告訴你事情是怎麼結束的,只有殺手端著槍對著藏在冷庫裏的兩個學生念著順口溜,也許當他念完的時候,槍會對準其中的一個開火。
在詩意化的畫面背後,導演是冷靜的,他想表明的只是一種真實的再現。是什麼會使兩個高中生成了兩個冷血殺手?影片中只交代兩個細節,一個是他們喜歡玩殺人的電腦遊戲;而另外一個則是他們喜歡看關於德國納粹的宣傳電影。
也許在電影中給校園槍擊案找到一個理由是容易的,那麼,誰又能為現實社會中愈演愈烈的校園槍擊案負責?
主持人:
在這裡至少有兩個問題我想請問二位專家,一個就是為什麼是槍擊這種最為極端的殺人方式,難道僅僅是因為一些特定國家,比如説美國、加拿大這種槍支管理上的問題嗎?
王大偉:
這是一個校園暴力,當然他使用的方式是槍擊,但實際上還是一個校園暴力。校園暴力是青少年犯罪的一種,青少年犯罪是整個世界性的問題。那麼校園暴力它是指的人對人的,還有一種校園暴力叫做汪達爾主義,就是人對物的,翻譯成漢語就是打、砸、搶。青少年犯罪佔整個案件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
主持人:
這是世界範圍嗎?
王大偉:
世界範圍大概差不多這麼多,但是它侵害的對象百分之七十、八十又是學生自己,當然也有不是學生侵害自己,像本案中,他不一定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但是他是一個年輕人,也是個青少年,他犯了這樣的問題,去到學校裏去隨便地開槍,這個是我們説的校園暴力。你在看他的頭是叫“朋克頭”,他這個還典型。那時候我們在英國唸書,真正典型的是兩邊都剃光了,就剩中間,像雞冠子似的,然後上面再撒點紅紙屑,拿膠粘上,當時的留學生見了他都是躲著走。一到了晚上,像在歐洲,酒店一關門,特別是在英國,滿街都是孤魂野鬼,就是這些打、砸、槍、撒尿,砸玻璃,成為他整個社會上犯罪的主要形式,也是警察最頭疼的事。
主持人:
但是,他用槍擊這種方式,實際上是一種大面積的殺人,而且是無區別地殺人。
王大偉:
他的心理扭曲已經到了一定的級別。玩遊戲機走火入魔,有的時候是人格障,有時候是引起自殺,有的時候是變態殺人。如果真是這兩個有關係的話,他這種變態殺人已經是走火入魔,走到了極端。
主持人:
第二個問題是為什麼是校園?其實跟剛才您提到的也有關。
李玫瑾:
我認為這裡頭有兩個問題,就是説這種案子,因為我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在犯罪心理談到殺人類型當中,這種叫殺群案件,也就是一次殺多人。一次殺多人的案件首先有一個工具的問題,要想實現這個做法,必須有一個得手的工具,所以,我認為槍支問題仍然是發生這種校園槍擊案件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國家在槍支管理上是非常好的,所以我們這類案子就相對少一些。也就從這個案子更看出,對於槍支的管理非常重要。第二點,我認為這種案件的主犯,也就是犯罪人一般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些人往往都和社會相隔很遠,有的,像這個主犯是上網成癮,還有的主犯平時在生活中以人或者社會是相當隔絕的,甚至他對周圍充滿著敵視,就是説這種人有著一種人格上的障礙,所以這個案件發生以後,我就在想,我們為什麼沒有事先裏發現這種徵兆,預防這種悲劇的發生。
主持人:
本身他的隱蔽性也很強嗎?
李玫瑾:
應該説,有人格障礙的人是能夠發現的,比如説這個案件,他在博客網上已經發表了很多的言論,甚至照片,但是我就在想,可能是社會的一種冷漠,導致了對於這樣明顯徵兆的,沒有人去關注他,沒有人去防範他,也就是説在網絡上,我認為現在也需要一些適當的,包括警察,包括一些巡邏,如果我們發現了這樣的一些徵兆的話,應該去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主持人:
有關這種越演越烈的青少年犯罪,他的背後到底潛藏著什麼?相關的話題,我們將繼續為您一起討論。
心理脆弱,極端偏執,品行怪異,是什麼讓本該燦爛的花季變得不堪一擊?觸目驚心的暴力背後又有著怎樣發人深省的問題?《今日關注》繼續討論。
主持人:
其實,在剛才嘉賓的談話當中也已經提到了,在一系列青少年犯罪之後,有一隻黑手,這只黑手涉及到了網絡,那麼有關這方面的情況,實際上在剛才這個案子當中也已經透露出來,他們都愛玩網絡當中這種暴力的遊戲,那麼網絡到底在這些青少年犯罪當中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我們來看一個相關的背景片。
“在偉岸的甲蟲之墻身後,在希利蘇斯廣袤的沙漠之中,生存著巨量的異種蟲及它們的主人其拉蟲人。蟲人一直在等待有一天,他們能夠重新破墻而出,消滅艾澤拉斯大陸上的所有其他種族。”
這段聽起來拗口而且難懂的文字是網絡遊戲《魔獸世界》其中的故事情節,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叫艾澤拉斯的大陸上,包括戰士、法師、盜賊等一系列職業的玩家,都要在這片大陸上展開一場虛擬的世界大戰。玩家們如果想在遊戲中獲勝,就必須日復一日地殺死各種各樣的怪物。
有人説,“網癮如同毒癮一樣。” 一旦孩子沉迷于網絡遊戲,對於一個家庭來説,無疑是一場噩夢的開始。有的孩子為了去追尋網絡遊戲中的那些英雄朋友,居然選擇了跳樓;有的孩子為了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當黑社會老大的快感,選擇了殺人;有的孩子為了能夠儘快晉級,不僅輟學在家,還患上了“肌無力”的怪病;有的孩子因為反抗家庭對自己玩遊戲的限制,選擇了離家出走。
主持人:
其實在大部分人的心目當中,網絡也許會對孩子産生一些學習上的影響,會耽誤時間,可能是處於這一層面的一種擔憂,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他有時候真的會産生一種突變,産生一種非常可怕的結果。那麼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這種可怕的結果呢?
王大偉:
現在有的人管網絡成癮叫“電子海洛因”,它就像吸毒一樣,會侵蝕很多年輕人的靈魂,為什麼呢?就是他太好玩了。我們小的時候,弄個三角,大不了弄個彈球,但是那是一個三維的動畫,叫“魔獸世界”。你看我這就拿了一個“魔獸世界”,這裡面分了兩個,一個是部落,一個是怪獸。我們打開那個一個,難怪孩子會成癮,實際上大人看一會兒也想玩。它這裡面設計的太精彩了,也就是設計了很多的環,要把你吸引進去,可是你一旦吸引進去以後,就面臨著一個成癮的危險,一旦成癮了,就什麼都不顧了。我們這兒有這麼一個歌謠,叫“白天想它,夜想它,上網時間天天加,下網心裏空刷刷,擺脫煩惱全靠它,丟了朋友不顧家,攢點錢都為他花。”一下就迷進去了。
主持人:
可是玩網絡的青少年也很多,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去犯罪,所有人都受到網絡這種極端負面的影響。網絡是對哪些人的哪些因素發生著作用呢?
李玫瑾:
我非常同意剛才王大偉教授講的這個問題,也就是説網絡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孩子的一些心理需求,有些孩子可能進入到這個世界當中,而且它有很多設計,比如升級,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陷入其中,但是我們這裡還要看到一個問題,就是網絡為什麼會吸引一部分孩子?我認為網絡吸引孩子是一種表現,是我們現代社會當中的一種社會病,但是這個病背後的真正原因,我認為還應該思考,也就是孩子為什麼對網絡上癮,而不去做其它的事情?由此我們從一些案例當中發現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親情缺失,也就是他在社會生活當中沒有和人交往的興趣,也沒有交往的機會,或者説有人他不敢交流,因此,他覺得網絡是他最好的朋友,不用目光對視,不用去談話。第二個問題就是有些孩子在學校當時學習,他可能自己沒有興趣,這不是自己最大的興趣,而自己的興趣現在又找不到,不知道如何去尋找,那麼他一旦接觸到網絡,就很容易成癮。所以,我覺得從兩方面來反省這個問題,一個是家庭的問題,一個是我們學校的教育,如何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或者如何結合孩子自己的特長,去讓他形成個人很好的一種發展。
主持人:
在李女士看來,網絡應該説是一個導火索,在這個導火索背後還有一些原因可以挖。有一個數據也許可以佐證李女士這個説話。這個數據來自韓國的週刊,叫《週刊東亞》,它裏面提到了,目前患情緒障礙和行動障礙的兒童是越來越多,在韓國25%的兒童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和心理障礙,專家指出,這是由於社會環境的急速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其中有一個原因,大多是因為孩子跟老師、家長的溝通不足,而且家長的性格容易暴躁、易怒這樣一些惡劣生長環境造成的,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將來可能就是一些犯罪的苗頭,這的確有一個社會的因素在裏面。
王大偉:
我們現在發現有四類家庭的孩子特別容易上網走火入魔,而上網走火入魔又會導致犯罪,因為網絡成癮和犯罪是有很密切的聯絡的,一類就是忽視的家庭,就是這個孩子上網家裏人不管,或者説去管理那麼一下,就像巡邏似的,他爸爸一看他不上了,等他爸爸一走,他馬上又上,這是一類被忽視的。還有一類就是天天吵架,爹媽之間你吵我吵。還有一類就是離異,單親的家庭。最後一類就是犯罪的家庭,就是父親或母親有一方是罪犯的,判刑的,這些孩子都容易走火入魔,都容易迷戀網絡,最後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還發現這些孩子往往都是性格比較內向,學習成績可能比較差一點,而且他自己又沒有自控能力,一下上癮之後陷進裏邊就很難拔出來了。
李玫瑾:
他剛才講的問題,比如説陷在其中,很多是因為學習上的失敗,其實這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少年在生活當中找不到自己的一個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一個價值,也就是説,他在生活當中可能很弱小,經常被人欺負,所以他就想變得很強大,然後怎樣去和別人去爭鬥,網絡實際上就代替了他心理上的一種背景,然後,他可以得到某種滿足。所以,有些孩子追求一種包括一些怪獸,或者一些英勇無畏的人物,往往是現實當中匱乏的一種表現。
主持人:
而且這個數字的確在增加,因為剛才提到了網絡,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使用網絡的人數,它的基數很大。這個數字就是截止于2005年12月31日,中國寬帶網絡的使用人數達到了6430萬人,其中將近3000萬是在玩網絡遊戲,很大部分是來自青少年。比例大致是初中生佔了30%,高中生佔了40%,職高生佔了10%,大學生是20%。另外,還有一項調查,就是目前全國在校的2300多萬大學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生在玩網絡遊戲。那麼,這裡面應該有一些人,剛才提到了,在一些特定因素下我們説的這種突變。
王大偉:
所以説,戒網癮也是一個社會要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呼籲整個社會要關注這個問題。有很多種方法,比如談話法,就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經常去談話,主動和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現在你還是唸書的時候,等了大了你再去玩,等你工作好了以後。我們做過一個調查,就在我們的學生裏,研究生大概每天有3個小時在上網,這個就還可以,你控制3個小時的範圍之內,不要太多,不要走火入魔,這就是一個好的方法。還有被動的方法,就是限時、限機、限錢,就是不能讓孩子老玩,不能多給他錢,然後不能讓他去網吧去,這兩個要結合起來。
主持人:
剛才我們説的是一個中國的數字,按説網絡,包括青少年犯罪這個內容應該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事,李女士,這方面?
李玫瑾:
我覺得王大偉剛才講的這個問題確實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尤其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現在很多青少年越來越容易被他所吸引,不過我還是有一個想法和建議,我認為真正導致孩子上網成癮的是不僅僅是網絡,很重要的是在他上網成癮之前,孩子的生活當中發生了什麼?其實有一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我們現在很多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習,我認為學習不單單課堂學習,不單單是書本知識,也就是説,孩子現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減少也是導致他們對課堂之外的、唯一的、很有趣的網絡産生了興趣,因此,我認為豐富學生們課餘的生活,包括培養孩子多方面的發展,比如説體力的、競技的,我還是這個觀點,就是説在學校可以搞一些網絡遊戲的比賽,總而言之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生活來改變孩子對某一個東西單一的陷入一種癮狀,所以我覺得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
剛才提到了,在犯罪青少年當中,在他進入網絡之前在生活當中肯定發生了什麼,我們具體再來説説到底發生了什麼。比如説在家庭、在社會、在學校,王先生,他會發生什麼?
王大偉: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13歲的孩子,他早晨去上學,人家都往下走,結果他往上走,走到24層,他下了電梯的瞬間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走上去了,走上去以後,到了24層的樓,他完全按照網絡裏的描述,就是飛身擺了一個很美的姿勢,無聲的跳下去,他想象中跳下去的瞬間就會飛起來,長上翅膀,飛到天堂裏面去,可是不幸的是現實生活不是天堂,然後他就摔死了。為什麼呢?就是他非常地喜歡玩網,13歲的孩子寫了一篇6萬字到8萬字的網絡日記,寫得還是有血有肉,很有想象力的。
主持人:
那應該是很有才氣的。
王大偉:
很有才氣的,但是他父親就覺得他不務正業,就把它撕了,撕了以後就把孩子這麼一點點創造的思想火花就抹煞了,抹煞了之後這個孩子就覺得無味了,因此我們説這個社會,實際上孩子有這個天賦,我們應該鼓勵他,人人都想上大學,人人都想上名牌大學,這個對的,是好的。但是有的孩子可能在旁的方面有一點小的技術,有一點小的火花,我們也應該保護他。所以我們説過這樣一句話,就是説“成不了大樹就去變一棵小草,但是一定是一棵最美麗的小草。”
主持人:
這個孩子是在他的家裏發生了一些什麼。
王大偉:
對。
主持人:
那麼在學校發生的事,李女士據您了解會有哪些因素?
李玫瑾:
其實很多孩子上網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大多數是對學習沒有興趣了,或者説學習的興趣沒有網絡的興趣大。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學校教育當中的一個指導思想。很多家長包括老師都認為網絡對孩子是不好的,所以讓網吧在離學校很遠的地方,甚至在學校範圍內是不讓孩子上網的,但是你會發現這孩子會自己找,有的七六拐彎,曾經有一個真實案子,這個孩子找了一個地下的黑網吧,結果被網吧老闆殺害。也就是説這個案子告訴我們一個什麼問題呢?就是説想把網絡和孩子隔離開了,有時候也是個問題,那麼,應該怎樣去做?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剛剛提到的教育多元化的問題,應該培養孩子一種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給他們創造這樣一個生活背景,而不是一個單一的。另外剛才王大偉教授談到家庭問題,我也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因為家庭在一個孩子成長過程當中,父母和孩子之間這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社會發展到一種什麼程度呢?就是社會化,每天家長早上上班,晚上回來,他一天都見不到孩子,見到孩子,孩子就趕快寫作業去。缺少什麼呢?缺少父母和孩子聊天、談心。比如説老爸有什麼困惑,今天遇到什麼麻煩,你有什麼困惑,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這種交流在現代社會當中,很多家庭都不存在了,因為這種聊天和這種人的交往是他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東西。
主持人:
其實這已經涉及到了怎麼解決,怎麼面對個問題這麼一個新的問題了。王教授,您覺得呢,想一些辦法,支一些招。
王大偉:
這個有很多的辦法,我們國家現在也充分地認識到網絡成癮將會成為一個社會公害。現在團中央、中央各部位都其抓共管來抓網絡成癮的問題,現在會辦很多宣講團,到全國各地去宣講,今天上午我們就是在天津講戒網絡成癮。戒網絡成癮有很多種辦法,大家想了很多,比如現在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像一個軟體一樣,把它插在那個機子上,插在機子上以後,爹媽就控制住了,上到三個小時自動就停機了,然後那些暴力的網站、黃色的網站,孩子就上不去,然後就問孩子這個有用沒用,孩子説有用。這樣就把孩子控制了,當然這是一個被動的,更主動的要多和孩子去談心,多和孩子溝通。現在有人鼓勵爸爸抱抱孩子,拍拍孩子,鼓勵鼓勵孩子,看看你有什麼問題,平起平坐的去談談話,實際上戒網癮是一個整個社會齊抓共管的問題。
主持人:
剛才主要提到了家庭方面的,父母跟孩子多交流,李女士您覺得學校方面應該有一些什麼樣的應對辦法?
李玫瑾:
我一直在很多場合都談這個觀點:學校也應該建網吧。學校建網吧,首先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要收費,如果不收費的話,我認為社會上任何一個網吧都抗不過你,這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這樣就可以在我們的範圍內來引導、管理學生上網的問題。第二個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開展一些好的軟體的設計、競賽,這樣把孩子的吸引力吸引過來,以避免他們去上那些不良的網站。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謝二位來到演播室接受我們的採訪。今天説的話題是青少年犯罪。通過二位的討論已經知道了青少年犯罪的現狀非常地嚴峻,現在已經有人將青少年犯罪與環境污染和吸毒販毒並列為世界三大公害,想一想我們是如何懲治販毒,如何治理治污染的,所以,對青少年犯罪怎麼重視都應該説不為過。經常聽到一些青少年案子出現以後,周圍的人都一臉驚訝,孩子挺懂事、挺老實的,怎麼會呢?其實,一定不是那個孩子多麼會偽裝,而是我們這些身邊的大人真的忽略了。
感謝各位收看,再見。
製片人 張立勇
策 劃 馬 敬
編 輯 施 蕾 倪彬彬 李 萍
主持人 孫寶印
監 制 馬 勇
E—mail:Jinriguanzhu@cctv.com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