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農民高考落榜 誓言要考政法大學(圖)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4日 14:21 來源:
來源:生活新報
倔強的潘家武説我從來都在前2名
富源69歲農民高考名落孫山
古稀老農誓考政法大學
“常言説:‘走不完的路,讀不完的書’。像我這個年近70的老人,再讀書也不可能對國家有什麼貢獻,可每當我看到現在有的年輕人成天‘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我就覺得一定要以自己的行為對他們言傳身教,所以,我決定一定要考上大學……”這是曲靖市富源縣老廠鄉大格村委會69歲的老農潘家武昨日對記者説的一席話。
潘老於今年6月參加了全國普通高考,最終卻以183分的總成績名落孫山,但他勤奮好學的精神卻感動了全社會,省內的西南林學院成教院決定破格錄取他到該院園林園藝專業,家人原想支持他上大學,可老人意在攻讀政法專業,最終放棄了這次上大學的機會。
考場上有一位高齡考生
“這位老人是來監考的嗎?”、“為什麼監考老師還給他發試卷呀?”今年6月7日上午9時整,當69歲的潘老著了一身嶄新的黃色夾克衫,精神抖擻地踏進了考場落座後,在場的考生們都露出了異常驚訝的神情,雖然考場上的紀律非常嚴格,但大家還是在小聲的嘀咕著,猜忌著。
面對著草簾一般長的試卷,老人先是有些茫然和驚慌。考試開始後,他也學著年輕娃娃們一樣,用鉛筆和碳素筆小心翼翼地塗抹著答題卡上的小方格,時而按卷長思,時而低頭書寫。先是語文、外語,而後又是數學、文綜,每一個科目的試卷做完後,他都要仔仔細細地復查答案後,才長長的吁一口氣,隨後離開考場去接著復習下一個科目的課程。
當考生們明白潘老也和他們一樣,都是參加高考的一員時,幾乎所有在場人心都被老人這種學而不倦的精神深深地震撼著、鼓舞著。
一名親身經歷和潘老同場考試的青年學生説:“我剛發現潘老坐在考場上時,一直搞不清這位老人的身份。直到看見監考老師發給潘老試卷後,我仍然猜測老人可能也是監考老師,但看著他的樣子又不太象。當我明白潘老和我們大家一樣來參加高考時,我和其他考生一樣都被潘老的精神深深地激勵著,使我更加認真的做完了每一道試題。因此我今年的考試成績也順利的超越了重點錄取線。”
潘老看上去不到60歲
潘老的家鄉大格子村委會富源縣距離縣城有120多公里的盤山公路,是該縣十分偏僻的高寒山區,海拔在2000米以上。潘老一家居住著一幢簡陋的土木結構瓦房,整幢房子由三間一樓一底的房子組成,房子的四圍是一些已經倒塌的殘墻,有的墻圈裏已經種上了蔬菜。
8月22日傍晚,記者專程趕到潘老的家時,老人正和他年逾花甲的老伴郭永香圍坐在方圓10余平方米的一間正屋裏吃飯,身邊還有一名剛滿一歲的小男孩。
“稀客!稀客!坐下來一起吃吧!”見家裏來了省城的客人,兩位老人在一個勁寒暄的同時相繼起身讓座。潘老穿著一身沾滿了灰土的舊軍裝,粗一看去,很難讓人把眼前這位滿頭黑髮、面膛紅潤的男子和想象中潘家武聯絡在一起,他看起來還不到60歲。郭永香大媽留著一頭短髮,滿臉堆起笑容為客人讓座,隨後又端上了熱茶。
潘老今年69歲了,由於他始終沒有脫離體力勞動,身板非常硬朗,爬山、砍柴、割草、幹農活,很多年輕人都比不過他的。他和老伴除了耪好家裏的七八畝田地,每年春節前,他們還要砍夠第二年的燒柴,兩個老人還喂養了4頭豬,一匹馬。今年一年,他們收了500多公斤土豆,看著擺滿樓上樓下土豆,潘老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
潘家武除了學習還要忙自家的農活
曾當初三語文老師
“過去學的知識已經忘了很多,加上現在的考試和過去又很不一樣……我才考了183分,現在的政策好啊!西南林學院決定破例照顧我去讀大學,可我一時有些拿不定主意……”一説起參加高考的事,潘老開始顯出幾分靦腆。
潘老説,上大學原本是他46年前的夢想。可由於他的家庭成分不好,按照當時的政策,像他這種富農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機會。
潘老出生於1938年農曆5月9日,他父親只讀過幾年私塾。潘老這一輩一共有6兄妹,所有人都讀過書,但只有潘老和自己的大哥讀得好一些。1960年7月他高中畢業回家後,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潘老被經常派去燒硫磺、挖煤,後來又被派去趕馬班。
1984年秋,當得知富源縣教育部門面向社會招考代課教師時,他雖然離開學校已經24年,但還是毅然報名參加了考試,同年9月,順利被錄取的他,被組織上安排在老廠中學擔任初三班的班主任,並教授語文課程。在老廠中學任教期間,他雖然教學成績比較優秀,但月工資僅為48元,學校與家庭相距15公里,沉重的家庭負擔迫使他不得不放棄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仍舊回家從事農業生産。時隔兩年,他被聘用為大格村委會宜樹德村小學的代課教師。在宜樹德小學任教的8年時間裏,先後參加了各種資格考試,並獲得了相關的合格證書,後因種種原因未能轉正。1994年7月,年近花甲的潘家武提出申請,與老廠鄉中心學校終止了聘用合同。
為考政法放棄破格錄取
潘老今年的考試成績通知單上寫著語文38分、數學20分、外語36分、文科綜合89分,總分為183分。這樣的考分當然遠遠不夠錄取線。可就在幾天以前,西南林學院成教院招培科的工作人員得知這份不尋常的高考成績出自古稀之年的潘老之手後,立即與富源縣有關部門取得聯絡,並電話通知潘老:只要老人願意,可以破格錄取他到該院讀園林園藝專業!對於已在高考中名落孫山的潘老來説,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潘老的子女們立即前往西南林學院成教院為他聯絡入學的相關事宜。“我們已經考慮過,如果老父親決定去林學院讀書,就讓我母親到昆明去照顧他老人家,為此我們還到學校附近考察過租房情況,準備為他們兩老口租一套房子給他們居住,後來經過落實才知道,願意錄取老父親入學的是該院函授部,每年只有幾個月的面授時間,我們反復商量後覺得讓父親讀函授很不妥。至於讀書所需的學費和生活費都不成問題,現在就是看父親是否願意到那所大學去讀書。”潘老的小兒子潘興福告訴記者説,他們把西南林學院成教院願意錄取他讀函授大學的事與潘老説後,老人家也覺得不合適,他真正想上的政法大學。
記者曾向潘老請教過他是否去讀西南林學院成教院這個問題,老人説,他自己真正想上的政法大學,由於願意錄取他的學校與自己的理想並不對口,因此他決定放棄這次上學的機會,待明年再參加高考。老人還告訴記者,讀大學是他年輕時候的夢想,1978年恢復高考後,他也曾想過報考大學,可那時國家對考生的年齡沒有放開,加上家裏的幾個孩子都在上學,他只好把考大學的事先放了下來。
教育主管部門:老人精神值得全社會學習
“終身學習,終身教育。這是我們一貫提倡的。”富源縣老廠鄉分管教育的副鄉長姚河東説。姚河東説,老廠鄉一帶礦産資源非常豐富,許多農村孩子上完初中後就到礦上打工賺錢,對學習的重要性在這些山村得不到足夠的重視。69歲高齡的潘老參加高考對當地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長是一個極好的教育,當地黨委和政府也非常支持潘家武老人的做法。姚河東認為老人這種學而不厭的精神難能可貴,值得全鄉各界人士的學習,只有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風尚,才能鼓勵越來越多的人努力學習,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富源縣教育局的孫富華副局長接受採訪時説,潘家武老人參加高考,是全國高考制度放開年齡限制後,富源縣出現的第一個高齡考生,體現了老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志豪情,其中也隱含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青春無價觀。這充分説明富源縣崇尚科學,追求高善生存境界的人多了,“黨政以重教為先,民政以助教為榮,師生以興教為樂”的良好氛圍已經形成,老人的行為對廣大青少年朋友有極大的觸動性、激勵性、教育性,教育他們從小如何樹雄心、立壯志,珍惜青春好時光,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教育主管部門將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對類似的人進行正確引導,積極鼓勵。(首席記者 周曉暉 實習記者 羅樹兵/文 本報記者 王炳宇/攝)
責編:石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