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看重3大競爭力 民調揭示內地尖子生為何願去香港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10日 11:32 來源:中國青年報

    隨著近幾年香港多所著名大學在北京招生的情況,許多內地參加高考的學生格外關注香港高校的招生信息。 中新社資料圖 任海霞 攝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與新浪考試頻道聯合開展的一項有2767人參與的調查顯示,如果同時被香港知名大學和內地頂尖高校錄取的話,71.2%的人更願意選擇香港的大學。與此同時,有59.5%的人認為,與20年前相比,內地高校的競爭力正在下降。

    這一調查結果也許能夠解釋香港的大學在內地招生的火爆——據香港大學中國事務總監黃依倩介紹,今年香港大學在內地錄取的學生在30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是101134。她特別強調,“今年申請哈佛的比例大概是18:1,我們是30:1。”

    和內地頂尖高校相比,香港知名大學具備什麼優勢?人們在選擇去讀香港的大學時,看重的又是什麼呢?

    調查顯示,有81.7%的人看重香港的大學更為全球化的背景,在各項因素中列第一位,而“豐厚的獎學金”僅以46.3%的比例列第四位。

    “除中文系外,我們學校從教材到課堂全部採用英語教學。很多教授是外國人,不會講漢語。”黃依倩稱,該校每年選派20%的學生到內地或美國、加拿大、歐洲、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大學交流。香港中文大學則每年有600多名外國學生來交流,也送出400多名學生到20多個國家的180多所大學交流。

    調查顯示,66.8%的人看重香港的大學“畢業生求職時更具優勢”。與此同時,在內地高校競爭力下降的原因中,列第一位的是“應試教育,不能學以致用”。

    5月25日,香港大學發佈的“2005年度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顯示,該校99%的畢業生就業或升學,平均月薪1.4萬多港元,最高月薪達7.4萬多港元。該校2006年應屆畢業生已知的聘書多來自國際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公司及跨國企業。

    反觀內地,近年來大學生就業率呈逐年走低趨勢,這一方面固然與近十年高校不斷擴招和宏觀就業環境有關,而更深層次原因則是現在內地一些高校仍在“關門辦學、應試教育”。

    調查中,有50.9%的人看重香港知名大學所具有的學術氛圍;同時,學術氛圍與科學精神在內地高校的缺失,被61.7%的人認作是它們競爭力下降的原因。

    “清華集中了很多人才,但學術氛圍不夠,現有管理模式很像官僚體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李象群這樣描述清華大學的現狀。“各種各樣的表格和各種各樣務虛會,很像一個官方的管理體系,而不像一個有學術氛圍的大學。”

    據了解,在內地一些高校中,最有優越感、教學科研資源分配中最有競爭力的往往不是那些學術和教學上的“精英”,而是那些腳踏行政和教學兩隻船的“學官”。結果,一些教授、學者為了爭得更多的教學科研資源,不得不身在“學營”心在“官”,最終造成了學術研究的荒蕪和大學精神的流失與變異。

    “港大並非來搶清華北大生源”,來內地招生的黃依倩在表達了對北大、清華的“羨慕”之後,非常謹慎地説,“港校這兩年才出現,大家感到很新鮮,估計兩三年後將不會這樣火爆。”但兩地高校在教學科研等關鍵方面的差異,特別是近年內地公眾“重學”態度的微妙轉變,顯然值得內地教育工作者深思警醒。 (唐勇林)

責編:石艷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