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各地高考狀元"氾濫" 素質教育痛在哪?
移動用戶
聯通用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27日 11:36 來源:紅網
專題:2006體驗高考

    紅網消息:每年高考成績一公佈,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這個熱點。於是乎,各地“狀元”紛紛新鮮“出爐”。日前,幾大門戶網站發佈了“2006年高考‘狀元’榜”;6月24日,石家莊同城三家主流紙媒也都以顯著版面刊登了2006年高考河北省文理科“狀元”的報道;6月25日河北又有主流紙媒做了石家莊市文理科“狀元”的報道;無獨有偶,在保定街頭,高高豎立起了諸多類似於此的巨大戶外廣告,像“祝賀同學榮獲保定市卷面成績文科狀元……”、“祝賀同學榮獲保定市卷面成績理科狀元……”等等。

    我詫異“狀元”如此“氾濫成災”,炒作已經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狀元”一詞來源於中國的科舉制度,科舉産生於隋,完備于唐。1904年,清王朝廢除了以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將各地的書院改為兼習中西學的新式學堂,沿襲千年的封建教育體制宣告解體。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陸續改定學制,明確規定了高等教育預科和本科的體制。新中國成立後,新型的大學教育掀開了新的一頁。

    既然“狀元”是封建科舉制度下經皇帝殿試而獲得的全國第一名,那麼今天的省、市、縣(區)的第一名又怎麼能稱“狀元”呢?“狀元”這個帶有濃重封建主義功利色彩的詞語,和我們現今倡導的素質教育格格不入。

    筆者記得,教育部去年發佈的高考宣傳“八不準”通知。該通知明確規定:不得對高考成績進行排名,不得圍繞任何高分考生個人進行宣傳。

    既然明知炒作“狀元”不妥,為什麼大家還樂此不疲呢?筆者看來,社會對“狀元”的炒作有它的存在土壤,它與人們根深蒂固的偏重學歷的人才觀、偏重應試的教育觀、偏重考試的評價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同時,這也是國人心中“狀元情結”的真實寫照。這種情結是幾千年來“學而優則仕”文化思想的延續,是一種強烈的功利主義思想。它將嚴重影響我們今天素質教育的存在和發展,貽害無窮。

    筆者認為,獲得好的高考成績固然值得祝賀,但我們應該明白,高考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這只是人生一個新的起點而已,“以後的路更長、更偉大、更艱苦”。同時,我們也應當懂得,無論高考得意還是失意,無論今後從事什麼行業,每一個人都是社會建設的一分子,都可以在其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空間。憲法賦予人人平等的權利,“只有分工不同,而無高低貴賤之分”,要摒棄那種“學而優則仕”、“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具有濃厚封建意識的觀念。

    我們全社會,只有摒棄“狀元情結”,還高考以平常心態,才能給素質教育以廣闊舞臺。否則,“狀元情結”不除,應試教育就有市場,素質教育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魯開盛

責編:孫帥

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