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工人日報:農民工的吃和住不是小事

 

CCTV.com  2009年12月04日 10: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工人日報  

  我們説全社會要關愛農民工,但關愛本身不該是居高臨下的,更不能是一種施捨。關愛的前提是:如果他們過得不好,我們大家都不會好到哪兒去。

  愛吃大米的南方農民工算計著兩碗米飯要4元,而5個饅頭才1.5元,所以寧肯吃饅頭。“食堂”裏蒼蠅亂飛、污水橫流——這是記者看到的一些工地上農民工吃的狀況;冬天如冰窖、夏天如桑拿房的工棚,沒有上下水的地下室,未竣工的建築物,城中村及僱主家——這是記者調查歸納出的部分農民工的住所。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個城市的農民工聚集地,調查了他們吃與住的真實狀況。除了上述“窘境”,也有一些企業和地方為農民工提供了乾淨的食堂、公寓,農民工吃的住的狀況不錯,可謂“窘”中有喜。但從報道的總體看來,“窘”的成分更多。

  農民工打了工,老闆不付工錢;農民工出了工傷,老闆不出錢治——這些都是容易引起媒體及公眾關注的事,因為有一定衝突成分和矛盾色彩。相比起來,農民工吃得差,住得差,似乎不是什麼大事,難成新聞,一直較少被提及,頂多是“某工地發生農民工食物中毒”,“陳化糧銷往建築工地”,“農民工在飯菜裏發現吃剩的雞骨魚刺”等零星事件被爆出,才引得街頭巷尾議論紛紛,不久,又一切如常。

  但恰恰,吃和住是一個人每天最基本的需求。報道中,很多農民工自己以為,“吃是芝麻粒般的小事,最能湊合,吃飽就行”。果真如此?難道他們不願意吃得更可口一點?真實的狀況只能是,他們只能面對現實,他們沒有更好的選擇,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基本需求壓到最低限度。

  我們通常説農民工吃苦耐勞,將之作為他們的一種美德來稱頌。這沒有問題。但有時,吃苦耐勞的背後,更有著若干生存的無奈與辛酸。“吃飽就行”,“有工棚住就行”——他們已經把生存的要求降到不能再低的水平了。如果這樣的狀況持續得不到改善,那麼我們會擔心,一旦生活中有個風吹草動,有“最後一棵稻草”不期而至,大多忠厚的他們不一定會想到去找誰要個説法,剩下的選擇可能只有撤離,從一度揮汗如雨的城市悄然轉身離去。在他們返鄉途中攜帶著多少傷感與苦澀,誰會留意?而他們返鄉的沉重背影,投射在國家現代化、城市化的整體進程中,將是一道令人憂心的灰色景象。

  我們説全社會要關愛農民工,但關愛本身不該是居高臨下的,更不能是一種施捨。關愛的前提是:如果他們過得不好,我們大家都不會好到哪兒去。

  因此説,企業不能總是等到招不來工人了,才想起當初該多給農民工加幾十塊工資,該給人家提供一塊乾淨的吃飯的地方,或者蓋幾幢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熱的宿舍——這些條件過分嗎?而在那些吃得不錯、住得不錯的企業,農民工們反饋給企業的,可能是踏踏實實上班而不是心猿意馬,可能是看到企業某一漏洞即去主動彌補而不是視而不見,可能是以一條建議而給企業換來一大筆利潤……這些東西合在一起,就叫做“競爭力”。

  農民工吃得怎麼樣,住得怎麼樣,不是小事。如果他們能過得好些,我們大家才能都過得好些。今天,我們應該有能力去改變,讓農民工的臉上多一些體面與平和,少一些無奈與辛酸…… (劉文寧)

責編:王璐

1/1

  相關鏈結: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