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奧巴馬當選為中國網民心中最有魅力的美國總統

 

CCTV.com  2009年11月18日 17:3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專題: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訪華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當奧巴馬身著黑色風衣,打著黃柄的黑色雨傘,獨自從粉紅色機舷上走下,奧巴馬也在《中國新聞週刊》與騰訊網合作的調查中超過林肯,當選為中國網民心中美國歷史上最有魅力的總統

  文/楊輝

  230年的建國歷史,44位總統,美國直接間接地影響了很多中國人的生活。那些曾經來華訪問過的美國總統更是承載了我們很多的歷史記憶。其實,這兩個國家早就血脈相連,彼此根本無法從生命中將對方割捨。

  在奧巴馬來華前的那個週末,《中國新聞週刊》聯手騰訊網,在網民中做了一項關於美國總統的調查,已經有近13萬人參加,並且參加人數還在持續上升中。華盛頓、林肯、尼克松位列“美國歷史上發揮了最大影響力的總統”調查前三甲,而在“最有魅力的美國總統”調查中,奧巴馬拔得頭籌,緊隨其後的是克林頓和林肯。

  傳教士型的理性主義者

  美國史博士王棟的寓所裏電話響個不停,一開始他還接,後來索性不接了,因為他知道電話都與奧巴馬有關。王棟畢業于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前年追隨《大國興衰》的作者、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學習了一段時間,這期間結識了很多美國記者。奧巴馬訪華後,美國記者想通過王棟來了解中國國內對於總統的看法。如此多的採訪請求讓王棟最近的研究工作有點難以繼續。

  “美國總統大致分為四類:商人、政客、軍人和傳教士,任何一個美國總統都可以放在這四類裏去。政客總統的代表是傑弗遜,軍人總統代表是傑克遜,傳教士代表是威爾遜。漢密爾頓不是總統,但由於他對商業和海外貿易重視,談到商人型美國總統,就説他是漢密爾頓主義者。”王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王棟給記者看了他兩台筆記本的桌面,桌面都是那張著名的照片:頭髮濃密、鬍子很多,目光深邃,表情沉重的林肯。

  “最欣賞的當然是林肯,林肯的偉大很簡單,他以一個人之力,給美國性格中注入了道德的因素。用一句諺語,就是‘文王一怒而安天下’。”為自己想到這樣一句話,王棟有些得意。

  王棟所指的“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是指林肯領導美國廢除黑奴,幫助美國駛上了19世紀後半期發展快車道,奠定了美國世界大國的基礎。

  “林肯否定了利益是國家行為唯一的動機。他心目中國家正確行事的原則不是利益,而是正義,中國的孔子也是這麼認為。”王棟説,“林肯、羅斯福,和今天的奧巴馬是一類,都屬於傳教士類型的理想主義者。奧巴馬對上海青年人的演講中還引用林肯來證明自己觀點。”

  在《中國新聞週刊》和騰訊網合作的調查中,在“你眼裏最有個人魅力的美國總統”調查裏,林肯獲得了14.26%的投票,是沒有訪問過中國的所有美國總統中最高的。

  思想最深刻的總統

  中國人對尼克松的情感,美國人也許永遠無法真正理解。

  1972年2月,周大偉是北京一所中學的初一學生。在尼克松來北京前的特殊時刻,所有機關學校都要延長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時間,沒有特殊批准,任何人不得在8點鐘前下班或放學回家,這讓初中學生周大偉把“怨氣本能地發泄到那個來自大洋另一側的美國總統身上”。

  26年後回憶起這些往事時,周大偉在《北京往事》一書中説,“作為普通人,我們終將淡忘那些深沉幽暗的日子,我們也將不復記憶那些不愉快的年月。”

  隨著時間的推移,普通中國人越來越深刻體會到尼克松訪華的巨大意義。很多人認為尼克松打開中國大門是毛澤東留給中國的最後一筆“遺産”。《中國新聞週刊》和騰訊網合作的調查中,在“中美建交後,誰最大推進了中美關係”這一欄,近13萬的投票網民中有65%將票投給了尼克松,他的得票率將其他美國總統遠遠地拋在了後面。

  學者許志遠的專業使得他有機會結識很多參與制定美國國家戰略人,比如基辛格博士、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大名鼎鼎的學者羅伯特阿特等。通過這些人,他間接了解了美國總統的不為人知的一面。

  在與《中國新聞週刊》記者談起學者們對美國總統的看法時,許志遠看了看窗外,鏡片上映射著戶外的雪景。“博士説過,尼克松是美國歷史上思想最深刻的總統之一。”

  1984年許志遠到達美國紐約開始自己的求學之路時,《中國可以説不》的作者宋強、張藏藏等人正在國內上大學。

  “我出生於1964年,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讓我開始學會關注世界,80年代我在上海念大學,那個時候討論的空氣十分濃厚,任何一種價值都可以得到認同。”宋強回憶。在談到自己對美國總統認識時他説:“我喜歡裏根,我的輔導員對我説:裏根很有可能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美國總統。”

  “很難想象許多和我一樣的中國青年不會對美國産生濃厚的感情。這種感情上的根深蒂固是真實的,它不一定以十分狂熱的形式錶現出來,而是以深沉的,持久的,甚至是溫馨的狀態,左右著我們認識現實的尺度。”宋強在《中國可以説不》中這樣描繪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青年對待美國的態度。這本書後來在國內引起了很多爭議。

  相關鏈結: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