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天安門廣場10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王敏、齊中熙
“在觀禮臺上看完慶典後,由衷地感覺到祖國60年來的強大,是我們所有人的福氣,每個中國人都深受鼓舞,為祖國驕傲!”全國勞模、上海國際港務集團副總裁包起帆參加完國慶觀禮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觀禮,更堅定了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作共和國建設的一顆螺絲釘。”他説。
在天安門東觀禮臺一排就坐的包起帆説,國慶慶典上每個方隊的表演,尤其是受閱的飛機精準地通過天安門,在天空中留下美麗的噴霧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隊中每個人都很努力地表演,每個動作很整齊,時間很精準。這充分説明了,我們中國人組織起來做大事情的能力,可以説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做成這樣,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國家啊!”他感慨地説。
1951年2月出生的包起帆説:“我的成長經歷,就是千千萬萬個中國工人在改革開放旗幟下成長起來的一個縮影。”
從1981年首次當選上海市勞動模範,到如今成為全國唯一的連續四屆全國勞模、兩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從最初僅有初中文憑的碼頭裝卸工,到如今在科技發明創新方面獲獎無數的國家級專家、教授級高工……包起帆的每一步,都是中國工人伴隨著祖國發展不斷前進的生動印證。
多少年來,碼頭上裝卸木材一直沿襲著笨重而又危險的手工操作法,先由工人下艙用鋼絲繩捆紮,再用吊機起吊。由於每根原木重達幾百斤,又圓又滑,起吊中隨時可能下墜……為了研製出能讓工人們安全作業的木材抓鬥,包起帆白天黑夜都盯在碼頭上,最終他發明的“雙索門機抓鬥”。
30多年來,包起帆一共獲得130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其中國際、國內專利41項,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國內國際等發明展覽會金獎30余項。
創新鑄就事業,發明改變人生。作為港口生産第一線上的創新型的工人專家,包起帆不僅改變了我國港口木材、生鐵、廢鋼等貨物裝卸工藝的落後狀況,還將自己的科技成果實現了産業化,累計為國家創造4億多元的經濟效益。
2008年,他所在上海港貨物總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
“你創新的動力是什麼?”記者問。
“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現代企業,只要努力,中國工人同樣能夠站在科技創新的前列;只要努力,做工人同樣能有大出息!”他説。
“愛崗敬業就會有廣闊的舞臺,勇於創新就會有輝煌的收穫,甘於奉獻就會有人生的價值!”包起帆説,“站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新起點上,我們只有放眼長遠,積極應對新的問題和挑戰,才能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相關鏈結:
責編:肖成迪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