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新格局形成

 

CCTV.com  2009年09月22日 11: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經濟日報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堅定不移地擴大對外開放,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地區到中西部地區,從貿易到投資,從貨物貿易到服務貿易,從“引進來”到“走出去”,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對外開放逐步推進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決策。以此為標誌,我國開始了對外開放的歷史轉變,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對外開放從局部地區向全國逐步推進,全方位的區域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80年,以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的設立為標誌,中國對外開放航船正式揚帆起程,此後,我國逐步開放沿海、沿江、沿邊、內陸地區,形成了分步驟、多層次、逐步開放的格局。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對外開放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國的對外開放由有限範圍、地域、領域內的開放,轉變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由以試點為特徵的政策性開放,轉變為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開放;由單方面為主的自我開放市場,轉變為我國與世貿組織成員之間的雙向開放市場;由被動地接受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轉變為主動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的開放;由只能依靠雙邊磋商機制協調經貿關係的開放,轉變為雙邊、多邊機制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的開放。

  對外開放從商品貿易向投資和服務貿易領域推進,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取得積極成果。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逐步深入,服務領域開放步伐不斷加快,以旅遊、運輸服務為基礎,以通訊、保險、金融等新興服務貿易為增長點的服務貿易全面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服務貿易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外貿易區域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對外開放層次不斷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開闢貿易區域,辦起了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等多種形式的貿易區域,實行特殊貿易政策,對擴大我國對外貿易規模、提升對外貿易管理水平、拓展開放領域起到了重要作用。2008年,54個國家級開發區創造地區生産總值佔同期全國國內生産總值的5.1%,工業增加值佔全國的8.5%,出口總額佔14.4%,進口總額佔15.9%,實際利用外商投資佔全國的20%以上。

  我國成為世界貿易強國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裏,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小、貿易夥伴少、貿易方式和外貿商品單一。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全面建交,對外貨物貿易夥伴迅速增多,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外貿商品日益豐富,貿易結構逐步改善。

  對外貿易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居世界位次迅速提升至第3位。

  1950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僅為11.3億美元,1973年突破百億美元,1978年為206億美元。1988年突破了千億美元,之後貿易總額增長不斷加快。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對外貿易增長迅速。2004年突破1萬億美元,2007年又一舉突破2萬億美元。2008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5616億美元。1979年至2008年,進出口貿易年均增長17.4%。

  進出口貿易對經濟的貢獻不斷提高,佔GDP比重達到59.8%,我國成為第一大外匯儲備國。

  1978年,進出口貿易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9.7%,2008年達到59.8%。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極大地緩解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外匯資金,使我國從一個外匯極度緊缺的國家躍升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1978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1.7億美元,2008年達到19460億美元,為我國經濟建設積累了寶貴資金。進出口貿易成為我國稅收的重要來源,增加了國家財力,2008年我國關稅和進口環節稅9161億元,佔全部稅收收入的16.9%。

  我國對外貿易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不斷提高,2008年達到7.9%,在世界貿易中位次穩居第3位。

  1978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僅為0.8%,在世界貿易中居第29位。2004年,在世界貿易中的位次躍升到第3位,僅次於美國和德國,之後一直穩居該位次。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提高到7.9%。中國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

  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佔出口總額的86.7%,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工業製成品出口比重明顯提高。

  20世紀90年代以來,實現了從以輕紡等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為主向以機電和高新技術産品等資本技術密集産品為主的轉變。1995年以來,機電産品出口連續保持我國第一大出口商品地位。2008年,機電産品出口8229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比重達57.6%。1999年,我國開始實施“科技興貿”戰略,自此之後高科技産品出口貿易快速發展,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大幅提高。2008年,高新技術産品出口4156億美元,佔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98年的11%提高到29.1%。機電産品和高技術産品在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日益明顯,2007年我國機電産品出口已居世界第2位。

  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産業轉移,加工貿易佔進出口總額的41.1%,新中國成為世界重要製造業基地。

  改革開放初期,一般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在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等資源比較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産業轉移的基礎上,加工貿易逐漸成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通過發展“兩頭在外”的輕紡和機電、電子等産業的加工貿易,我國出口市場不斷擴大、國際競爭力大幅增強、産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步伐不斷加快,新中國逐漸發展為製造大國。2008年,加工貿易增加到10536億美元,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41.1%。1982年至2008年,加工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長24.8%,高於同期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8.6個百分點。

  貿易夥伴發展到220多個,貿易市場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參與國際經濟交往不斷深入。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夥伴是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1951年,我國同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額佔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53%。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提出了“市場多元化”戰略。隨著對外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市場多元化戰略取得明顯成效。我國的貿易夥伴已由1978年的40多個發展到目前的220多個,貿易市場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

  服務貿易蓬勃發展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基本形成了以旅遊、運輸服務為基礎,以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信息服務、諮詢和廣告等新興服務貿易為增長點的服務貿易全面發展格局,服務貿易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務貿易佔世界的4.2%,居世界位次上升至第5位。

  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由1982年的僅44億美元上升到3045億美元;佔我國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9.4%上升到10.6%;服務貿易佔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由0.6%提高到4.2%;居世界位次由第34位上升至第5位。 我國服務貿易增長快於世界平均水平。1983年至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7.7%,比同期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速高8.7個百分點。

  貿易結構逐步優化,高附加值服務行業快速發展,諮詢服務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12.4%。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以旅遊、運輸、建築等傳統服務貿易為主,傳統服務貿易出口占比達80%以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保險、計算機和信息服務、諮詢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出口顯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在服務貿易出口中的比重不斷提高。

  2008年,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出口額由1997年僅0.84億美元增加到62.5億美元,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由0.3%提高到4.3%;諮詢服務出口由3.5億美元增加到181.4億美元,佔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4%提高到12.4%。

  國際旅遊等傳統服務貿易取得長足發展,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居世界第5位。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發展餐飲旅遊業,接待能力和接待水平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礎上,大力挖掘旅遊資源,積極吸引外國遊客,來華旅遊人數逐年增多,營業收入不斷提高。

  2008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從1978年的181萬人次增加到13003萬人次,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從2.6億美元增加到408.4億美元。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居世界位次由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5位。居民出境旅遊也保持快速發展。2008年,國內居民出境人數由1993年的374萬人次增加到4584萬人次,居世界位次由1995年的第17位提高到2007年的第6位。

  “引進來”與“走出去”共同發展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30年,我國基本沒有利用外資,也沒有企業海外投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敞開大門吸引外資,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範圍越來越廣,提升了綜合競爭實力。2000年,“引進來”戰略實施20年之後,我國實施了“走出去”的發展戰略,通過採取對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和對外勞務合作等多種方式走出國門,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我國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利用外資規模和領域不斷擴大,利用外資方式日益豐富,我國成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20世紀90年代,我國確定了積極合理有效利用外資的方針,吸收外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1992年至2000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3233億美元,年均利用外資金額達到359億美元,是1986年至1991年的10倍多。2008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952.5億美元,比1983年增長41倍;外商直接投資924億美元,增長99.4倍。1979年至2008年,我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498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526億美元。

  外資企業工業産值佔全國29.7%,外商投資企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帶動産業技術進步、擴大出口、提供就業和增加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8年,佔全國企業總數3%左右的外商投資企業創造的工業産值佔全國的29.7%,實現出口額佔全國的55.3%,進口額佔54.7%,繳納稅收佔全國的21%,直接吸納就業4500萬人。通過吸收外資,我國引進了一大批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填補了國內部分高新技術領域的空白,促進了國內的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對外直接投資從無到有,境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對外投資層次和水平不斷提升。

  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企業對外投資進入快速發展時期。2003年,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29億美元,2008年上升到407億美元,2004年至2008年年均增長69.6%。對外投資形式逐步多樣化,由單一的綠地投資向跨國並購、參股、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擴展,跨國並購已經成為對外投資的重要方式。

  對外經濟合作範圍不斷擴大,競爭力逐步增強,對外經濟合作合同金額達到1130億美元。

  1976年,我國的對外承包勞務隊伍第一次走向國際舞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數量逐年增多,工程規模不斷擴大,涉及的領域逐年拓展。自1995年起,我國開展了對外設計諮詢服務,對外經濟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目前我國對外經濟合作業務已經遍及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