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李舒 鄒偉)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中國各地以前所未有的嚴厲措施整治酒後駕車,這對有着幾千年酒文化傳統和一向講究“人情”的中國社會,無疑既是進步也是挑戰。
9月17日,一組來自公安部的數字證明了始於8月15日的這場專項行動一個月來取得的成效:全國查處酒後駕駛違法行為65397起,其中醉酒駕駛10711起,因酒後駕駛引發交通事故320起,死亡118人,受傷351人,與去年同比分別下降37.5%、36.2%和31.0%。
同時,公安部督導檢查組,對普通民眾關於酒後駕駛相關法律法規的知曉情況進行調查走訪後發現,群眾對酒後駕駛的後果、處理處罰知曉率均已達到90%,抵制酒後駕駛的觀念已經漸入人心。
這個成果對於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8億部,汽車駕駛員接近1.9億人的中國來説,殊為不易。整治酒駕專項行動以來,全國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酒後駕駛“零容忍”,並按現行法律規定的最高限處罰。各地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加大執法和管理力度,河南、山東等13個省(區、市)開展異地用警、交叉執法,堅決杜絕説情風。
經過整治,北京、上海、廣州等重點城市的酒後駕車現象明顯減少。北京市交管局局長宋建國表示,“酒後駕駛”反復性高,僅靠兩個月的整治完全解決酒後駕駛的問題是不現實的,目前的治理模式維繫成本高,希望能夠用制度的常態化管理將治理深入地開展下去。”
事實上,從根本上杜絕“酒後駕駛”現象,中國仍面臨挑戰。
“酒文化”的獨特地位,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歡,使酒後駕車成為一個社會頑疾。此外,處罰在具體實施中很難執行也成為酒後駕車難禁的重要原因,醉駕事件發生後,往往是一張張錯綜複雜的“説情網”。
對此,北京的經驗是“快查快辦”,西城交警支隊民警王橫告訴記者:“任何説情都是沒有用的,首都交警目前已全部使用POS機(即新型無線執法終端)開具罰單,即時查到,即時就將違法違章記錄記入檔案並全市聯網,難以更改。”
中國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表示:“對酒後駕駛,無論涉及什麼人,不管什麼理由,都要一視同仁,從嚴處罰,絕不允許開口子,絕不搞下不為例,讓酒後駕駛成為不能碰、不敢碰的高壓線。”
就在官方“嚴打”的同時,是否修改法律用“重典”嚴懲酒後駕駛等話題也激起了各方討論。“6 30”南京重特大交通事故發生後,搜狐網開展的一項網上調查顯示,88.64%的網民認為,酒後駕車造成嚴重後果的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有4.59%的網民認為勸酒者也有責任;只有1.81%的網民認為按照現行法律處罰就可以。
法律界人士也認為,單憑交警執法,不能根治酒駕這一公共安全的危險源,修法、提高酒駕的違法成本才是良策。有專家建議,對《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法律條款進行修改完善,以加大對酒後駕駛違法行為刑事、行政處罰力度;有人則建議在《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增加“危險駕駛罪”新罪名,對於有醉酒後駕駛機動車輛等危險駕駛行為的,處以拘役、管制或者有期徒刑,對多次違法的加重處罰,對不勸阻、不制止酒後駕駛行為的同車者也要設定處罰。
相關鏈結:
責編:閆彬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