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千余名來自陜西安塞的腰鼓隊員在北京密雲訓練基地和其他方陣合練。該方陣隊員全部是來自陜西省延安市安塞縣的農民,10月1日他們將走在群眾遊行隊伍中,在天安門城樓前舞起安塞腰鼓。該方陣也是群眾遊行隊伍中唯一一支京外隊伍,唯一一個全部由農民組成的方陣。 中新社發 杜洋 攝
白白的毛巾頭上係起來,紅紅的綢帶舞起來,清脆的鼓點響起來,當安塞腰鼓方陣伴著《沒有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音樂節拍行進到主席臺前時,1020名腰鼓隊員成了所有人的目光焦點,許多人情不自禁地站起來,和著音樂節拍為這些舞動的演員鼓掌。
安塞腰鼓的“歡樂道情”方陣,是今年“十一”國慶群眾遊行隊伍中唯一一支京外隊伍。9月16日,為了與其他方陣配合,剛剛到京的演員們就到了演練場。
“能參加國慶60週年的群眾遊行,我們都特別激動,心裏有一股勁兒,要把我們農民的風采展現出來。”臉色黝黑紅潤的劉佔民是安塞腰鼓隊的總教練。這位到北京參加過國慶45週年、50週年和55週年聯歡的腰鼓高手,訓練起隊員來細緻、嚴格,每個動作都是以秒計算。他説:“現在每個隊員都清楚,我們從音樂線開始,到走出檢閱線一共是1分25秒,全程是7分鐘。”
延安市副市長馮繼紅是安塞腰鼓方陣的領隊。她説,安塞縣共有16.4萬人,其中有3萬人會打腰鼓,現在腰鼓已經成為當地的文化産業,農民們農忙的時候下地幹活,農閒的時候當教練培訓腰鼓隊伍,進行各種表演。
為了使民間文化得以傳承,目前安塞的小學設有安塞腰鼓課、陜北民歌、農民畫和剪紙等民間藝術課程,安塞腰鼓已經成為當地最鮮亮的一張地方名片。在國家舉行的幾次重要慶典中都有安塞腰鼓隊伍的影子。
23歲的小夥子陳勝平是安塞縣馬家溝村的農民,家裏開了一個小飯館。自從被選上參加遊行,家裏的事他就一點也顧不上了,但全家對他都非常支持。陳勝平説:“能參加國慶遊行在我們那兒是特別光榮的事。”
“我知道在腰鼓隊裏還有幾個農民企業家。”國慶群眾遊行舞蹈總監楊梅女士為此非常感動,“確實,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所有的人都想在天安門廣場這個輝煌隆重的特殊舞臺上展示自己。”
9月16日下午,與安塞腰鼓方陣配合演練的前後方陣分別是“艱苦創業”和“春天的故事”。“艱苦創業”方陣表現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工人階級奮發向上的風貌。3340人身穿藍色工裝褲、手持紅色花環,在《東方紅》的樂曲中,昂揚奮進、剛健有力。這一方陣擁有遊行隊伍中最大的一輛彩車。“春天的故事”方陣表現的是改革開放的成果,2000多名身著綠色服裝的群眾,手持黃色迎春花,朝氣蓬勃。
“目前各個方陣的動作可以説已經達標,現在演練的目的就是行進間的配合,主要是調整間距。在國慶遊行中,如果間距保持得好,每個板塊的特點就能表現出來。”演練現場負責人趙津芳介紹説,群眾遊行每一步的正常標準是60厘米,如果前面的隊伍慢了,後面的方陣成員就可以把步伐調整到每步55或者50厘米。
雖然今年的國慶群眾遊行訓練開始得比往年晚,但無論是動作編排,還是訓練,都更加注重科學性,所有方陣演練效果都很好,質量也提高得非常快。
在保證各方陣的嫻熟配合上,高科技手段功不可沒。在演練現場,只要背景音樂一響起,幾台電腦就會進入工作狀態。一套由北京理工大學軟體學院研發的“國慶群眾遊行智慧倣真訓練指揮系統”,會通過演員身上佩帶的儀器,利用GPS定位系統,在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示出整個方陣與理想狀況的誤差,為統一指揮調整提供最真實的數據。
“這套系統可以檢測出每個群眾演員的步幅步速。現在已經有方陣達到了零誤差。”趙津芳告訴記者,每個方陣演練結束,幾分鐘之後就會有一張完整的分析圖呈現出來。
據介紹,全國人民關注的首都國慶60週年群眾遊行將運用藝術化手段,把群眾的喜悅和自豪作為展示的主線,與現場彩車、音樂、廣場背景等元素相互襯托,使群眾遊行活動整體展現:長安街上流動的歷史進程、天安門廣場節日的歡樂海洋、金水橋畔人民與領袖的情感交融、海內外中華兒女心繫祖國的赤子情懷。
截至目前,首都國慶群眾遊行工作進展順利,遊行隊伍訓練基本完成,已進入全面綵排、預演和細化優化階段;所有彩車均已組裝完畢,相關人員的合練已基本完成。 (記者 李新玲 桂傑)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