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領跑全國經濟

 

CCTV.com  2009年09月15日 13:3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圖表:2008年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38.2%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9月13日電(記者劉心惠、孟華、梁鋼華、李榮)那裏曾是一片鹽鹼荒灘,“種樹一年綠、兩年黃、三年進灶膛”……而今,一座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正在崛起。

  看著眼前的現代化碼頭、高樓、廠房,濱海新區的開拓者、原天津市副市長葉迪生感慨萬千:“當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天津濱海新區的巨變,是新中國成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滄海桑田的縮影,也是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例證。

  我國東部地區以全國9.6%的土地和3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在東部的海岸線旁拓出了一片改革發展的熱土。而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猶如三個動力強大的引擎,在改革開放的新征程中正發揮著引領全國發展的作用。

  三大經濟圈領跑全國經濟

  讓葉迪生深感自豪的是,到2008年,天津濱海新區工業總産值比1993年增長30倍。空客A320飛機、新一代大推力火箭、3000萬噸原油等支柱産業基地成長壯大。

  而在舊中國,天津雖然被稱為中國現代工作的發祥地,但在1949年,全市的經濟總量僅有4.07億元,只能生産有限而簡單的工業産品。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天津加快了發展步伐,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新中國成立60年間,天津市以年均10.6%的經濟發展速度,2008年經濟總量突破6000億元,“北方對外開放門戶”作用初步顯現。

  從天津跨越式發展的軌跡中,可窺京津冀經濟圈快速發展之一斑。

  記者從國家發改委了解到,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京津冀經濟圈仍然顯現出巨大活力,2008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佔全國總量超過9%,穩固了繼珠三角和長三角之後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的地位。

  在蕉風椰雨的南國,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創造了一個令世人矚目的珠三角。30年前,珠三角以桑基魚塘聞名,産業單一、經濟落後,而今,這個地區已發展成為我國乃至世界最密集的城市集群。從2002年到2008年,廣東GDP年均增長14%左右,高出全國同期水平近4個百分點。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佛山人均GDP均超過1萬美元大關,最高的深圳人均GDP達12932美元,超過中上等國家收入水平標準。

  深圳,30年前還是一個小漁村,貧窮的人們紛紛偷渡香港,30年後的今天,它成了一個創造世界經濟奇跡的現代化大都市。

  江南,在文人墨客筆下,是人間天堂。而今的江南,不僅景色秀麗,而且變得更加現代和繁榮。前不久,長三角經濟“半年報”出爐: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機衝擊的背景下,長三角經濟總量在全國的佔比依然穩定在20%以上。長三角“以佔全國2.1%的國土面積、産生全國兩成以上經濟總量和財稅收入、近四成進出口總額”。

  “歷經新中國成立以來多個歷史階段的發展,長三角已成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高、綜合實力最強、城鎮體系較為完備的區域。”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人説。

  昔日人們不願過去居住的浦東,現在建設現代化的金融中心;蘇南已成為中國城鄉差別最小的地區之一。

  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説,改革開放之前,由於大批企業在內地,東部地區的領先地位並不突出。現在,東部地區完成了率先發展的歷史使命,其中的三大經濟板塊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消息説,三大經濟圈中的城市群總人口約佔全國的20.6%,土地只佔1.1%。經過60年的發展,三大經濟圈的GDP佔了全國總量的約40%,實際利用外資額佔全國的85%以上,進出口額佔全國的75%以上。

  不僅經濟“塊頭大”,而且其勇於創新的膽略、大開大放的胸懷,為全國其他地區創造了經驗,並産生了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