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陸軍航空兵的朝氣和自信──專訪陸航受閱梯隊長機、總參陸航部副部長袁繼昌少將
新華社記者孫茂慶、黃明、張汨汨
國慶60週年閱兵,一支世界閱兵史上最大規模的直升機群將飛越天安門廣場。
這個龐大機群的長機,由總參陸航部副部長袁繼昌少將擔當。
那一天,53歲的袁繼昌與他駕駛的直升機,無疑將為眾人所矚目:
──入伍35年,飛行33年,他是所有受閱飛行官兵中兵齡最長的老兵;
──作為受閱飛行部隊中唯一的少將飛行員,他的軍銜最高、職務最高。
與袁繼昌面對面,陸軍航空兵這支“年輕”部隊的朝氣、自信,在這個“老將”身上,體現得同樣淋漓盡致。
老驥伏櫪:“我不需要這種炫耀。”
對於袁繼昌參加國慶閱兵,曾有人質疑:年過半百還要親自駕駛飛機,而且身居長機之要,是為難自己還是作秀?
“飛行畢竟是個危險的活動,我是從基層一步步走上來的,不需要這種炫耀。”袁繼昌説。
陸航部隊飛行員的黃金年齡段是35歲到45歲,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趨於成熟。但這次參加閱兵飛行任務的陸航飛行員,35歲以下的佔到了70%,年輕的僅20多歲。
直升機數量多、飛行員中新成員多,能不能完成好閱兵任務?
“我執行這項任務,首先是領導幹部率先垂范,為新同志鼓勁;其次,在高難度動作的處置方面,以我幾十年的飛行經驗,確保整個梯隊的飛行安全。”袁繼昌説。
1974年入伍的袁繼昌,1977年從航校畢業,第一次擔任機長時才26歲。幾十年來,飛行時間達3500小時。
積累了豐富飛行經驗的袁繼昌認為,飛行是個系統工程,對於年輕的飛行員,要耐心幫帶。在平時的訓練中,一些新同志都喜歡圍著他問技術問題。
一次,閱兵訓練中,對於陸航歷史上首次展示的9機“品”字隊形,一位飛行員始終掌握不好:“9機編隊機群轉彎時,我飛內圈,該怎麼保持間隔距離?”
“轉彎時,內圈飛機容易超越前機,要等待長機指令減速,然後要敢於大膽往長機貼近,這樣就不會超了。”袁繼昌耐心講解以後,這位飛行員茅塞頓開。
進駐閱兵村以來,袁繼昌每天都和飛行員們一起訓練。“作為長機,他的作用是使整個機群融為一體。”陸航政治部幹事周宏偉説,“他的存在對於這個機群的飛行安全非常重要。”
“這次參加閱兵的都是技術骨幹、技術尖子,如果下一個十年再閱兵,應該會有很多人參加。”袁繼昌説。
閱兵村的“另類”生活:將軍帶出一批“薩克斯迷”
袁繼昌49歲時開始學習吹奏薩克斯管。“那時我在山西,任陸航某飛行訓練基地司令。晚上有點閒暇時間,就學學樂器,緩解飛行壓力。”
後來學得小有所成了,遇到週末有閒暇,袁繼昌就到公園去吹,“有很多人圍上來聽,有的還和著曲子唱。”
“薩克斯本身是管樂,但又像弦樂、聲樂,非常美妙。”所以,袁繼昌不僅自己吹,還帶動了一批飛行員學。在他的熏陶下,閱兵村已有5名飛行員加入了吹奏薩克斯的隊伍。
初秋的一天傍晚,記者在閱兵村採訪時,聽到一陣悠揚的樂曲聲傳來,仔細一聽,正是用薩克斯管吹奏的《歌唱祖國》。看來,飛行員們在閱兵訓練中“忙裏偷閒”,收穫不小。
袁繼昌説,綠色的軍營,是和諧的軍營。要達到和諧,文化生活是不可或缺的。在閱兵村,他還帶領大家開展了歌咏比賽等多種文體活動,“對飛行員的壓力是一種釋放。”
國慶受閱:信心與壓力並存
對於即將到來的國慶閱兵,袁繼昌信心與壓力並存,因為“機械的東西,很難保證百分之百。”
當被問及最擔心什麼時,袁繼昌説:“我們目前的訓練已經達到了最低氣象條件下全梯隊出動,對天氣完全不擔心。只有一個擔心:飛越天安門城區時,高樓大廈林立、人群密集,千萬不能出現突發性機械故障。”
“不過,即使發生突發性故障,我們也有信心處理好。”袁繼昌説。
袁繼昌的信心,來自於陸航部隊的全部參閱人員──進駐閱兵村訓練以來,數十個機組都提出了“精心、精細、精準、精彩”的目標;陸航部隊參加受閱的所有飛行員,戰鬥精神、戰鬥作風絲毫未減,技術水平在逐步提高……
飛行是一個有危險性的職業。但對於這份職業,袁繼昌和他的家人早已習慣。
袁繼昌的妻子是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我在談戀愛的時候,已經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家裏的事情她早就不指望我了,年輕的時候就習慣了。”
“作為一位入伍35年的老兵,能駕駛我軍最新型的武裝直升機,飛過天安門廣場,將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記憶。”採訪結束時,這位老兵深情地説。
責編:徐文華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