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黨校校長習近平,出席中央黨校2009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併發表講話。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六個必須”總結60年來中共自身建設實踐寶貴經驗
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鞏固、加強、擴大黨的執政基礎,使黨的執政基礎穩如泰山、堅如磐石,是新形勢下黨實現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一個重要命題
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定於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出了“六個必須”。會議指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是全黨的重大政治責任。
這“六個必須”,高度凝練而科學地總結了我們黨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後,60年來在自身建設實踐中的寶貴經驗,具有重要的啟迪。
時代呼喚開放式黨建 基層黨建應打破分割統籌發展
新時期基層黨建應打破分割、統籌發展、開放共享
隨著我國社會利益格局調整和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沿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黨建方式面臨著新挑戰。《瞭望》新聞週刊日前走訪調研了解到,許多地方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統籌黨建資源,探索“開放式”基層黨建新機制,打破地域、時空的界限和黨組織間的壁壘,促進各種要素間的流動,有利於激發黨組織的活力,初步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基層大黨建格局。
中共黨建面臨新使命:須滿足民主需求根治三大症狀
黨員隊伍在規模擴大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提升質量,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基層組織建設
一個擁有7000多萬名黨員的執政黨,在領導13億中國人奔向富裕文明的征程中,如何不斷破解自身建設難題,如何不斷展示自身建設的活力和魅力,如何不斷整合社會認同,如何不斷制度化鞏固執政地位,即將召開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以專門研究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予以回應。這一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決策,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高度關注,因為中國共産黨的建設事關執政、事關中國,也事關世界。有理由相信,擁有28年革命歷史和60年執政歷史的中國共産黨,必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收穫執政輝煌和自身建設輝煌。
網絡不應成黨建“盲區” 中共基層黨員期待黨建創新
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導入基層黨務管理,是提高基層黨務工作質量和效率,推進黨員人性化、精確化管理,適應形勢發展需求的必然選擇
以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已給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帶來超乎想象的深刻變化。這種影響力同樣體現在黨的建設之中。《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近期在滬渝蘇皖等地採訪時了解到,不少基層黨組織順應時代潮流,將互聯網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於傳統黨建活動中,各種依託新技術的黨建創新在基層層出不窮。
隨著3G等技術的應用,互聯網、移動電話、電腦等在全社會的普及和應用會進一步升級。多位受訪的基層黨員幹部認為,今後黨的建設和新技術的融合“共生”度,將進一步增強。如何看待和把握這一新趨勢,既是新時期黨建面臨的一個新挑戰,更是一個重要的新機遇。
專家:中共轉型仍任重道遠 要用民眾認同感鞏固執政地位
執政轉型新起點:在“帶有危機性質的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尤其是黨內民主建設,需要加速推進
人民當家作主,對領導幹部的權力的確會有一定的削弱,但權力的削弱並不是黨的領導力的削弱。領導不是靠行政權,而是靠自身的吸引力,靠人民群眾自覺認同。取得政權之前的革命時期,正是這種吸引力使我們黨具有很強的領導力。而執政後最大的毛病就是離開了行政權往往就不會領導,這也是過去一切重大弊端、一切挫折的根源。
從社會焦點看幹部選任著力點
社會轉型期的幹部選任工作已經被擺在了“全社會的聚光燈”下,需要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來取信於民
幹部選拔任用工作一直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瞭望》新聞週刊記者日前在追蹤採訪中發現,近年來除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繼續受到社會關注外,被提拔幹部的年齡、學歷、背景、身份等“自然因素”也受到非常關注;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在幹部選任制度上的新探索,也同樣容易成為全國輿論焦點。
新津基層黨建的“三種力量”
年齡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自上世紀90年代外出務工潮席捲中國農村後,“三偏”問題逐漸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結構普遍面臨的最大困難。
“郡縣治,天下安。中國農村的發展與穩定,關鍵取決於基層黨組織對群眾要有吸引力,內部要有凝聚力,整體要保持戰鬥力”,新津縣委書記孫建軍説,“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就是要努力追尋和實現這‘三種力量’。”
四中全會9月15日召開 強調加強新形勢下黨建工作
新華社北京9月8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開會議,討論十七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研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等問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主持會議。
會議決定,中國共産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于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新華網綜合)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