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審計署5年來發佈6千余篇審計結果 回歸理性問責

 

CCTV.com  2009年09月04日 02:3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量新聞,請點擊“新聞頻道”

  中新社北京九月三日電 題:風暴過後 審計回歸理性問責

  中新社記者 馬海燕

  二00八年三月當“鐵面審計長”李金華卸任時,一片祝福聲中人們也擔心由他掀起的審計風暴會否停止。五個月後,新任審計署長劉家義交出首份審計報告,中央部門問題資金二百九十三億。後來者用實踐證明了李當初離任時的諾言:“可以肯定,我離開之後,審計風暴還會繼續下去!”

  二00九年一月四日,審計署發佈抗震救災資金物資審計情況公告,承認審計發現個別地區抗震救災物資存在積壓或不適用的情況。

  二00九年六月十九日,北京奧運會臨近一週年,中國審計署發佈報告稱,北京奧運會收支結余將超過十億元人民幣,沒有發現重大損失浪費、違法違規問題,也如實説明部分項目存在的違規招投標等三類問題得到積極整改的情況。

  審計署從二00二年開始實行審計結果對外公告制度。不僅是這些“眾目睽睽”下的大工程、大項目,審計署要給民眾以交待。其他諸如政府部門預算收支、國有金融機構損益、國有企業經營和收益的真實性等,審計署都要一一核對並對外公開。二00三年六月,時任審計署署長李金華首次全文公佈了牽涉很多重要部門的審計報告,一大批中央部委被公開曝光,措辭之嚴厲前所未有。“審計風暴”也成為當年的流行語。

  據不完全統計,二00三到二00八年,審計署共向社會公告審計結果六千多篇,開展了十六萬多個績效審計(調查)項目,為國家增收節支四百五十九億元人民幣,挽回或避免損失四百零五億元,提出審計建議二十萬多條,在維護財經秩序,加強廉政建設,推進依法治國,推動民主法治,促進深化改革和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審計署是新中國政府機關相對年輕的一個部門,卻在短時間內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這與審計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承擔的“看門狗”的作用密切相關。一九八二年中國憲法確立實行獨立的審計監督制度。一九八三年九月審計署正式成立。成立伊始的審計機關,先是與稅收、財務、物價大檢查相結合,對下級政府的財政決算進行審計。

  一九九四年的審計法確立了“同級審”和“上審下”相結合的預算執行審計監督制度,實行了向政府作審計結果報告、向人大常委會作審計工作報告的“兩個報告”制度,使預算執行審計嵌入了國家財政管理機制。二十多年來,審計機關共審計和審計調查五百三十多萬個單位,向各級黨委、政府提交審計報告和信息六十五萬多篇,直接促進國家財政增收節支五千五百多億元人民幣。

  人們還記得,一九九八年讓時任總理朱鎔基動怒的那次糧食清查。在這次清查中,審計第一次為公眾所知曉。共檢查三萬零八百五十個糧食企業和兩千四百九十九個農發行分支機構,核減了非正常虧損挂賬五百五十九億元人民幣,堪稱“審計風暴”的第一波。這也為當時解決糧食企業財務挂賬和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據。

  這些年每逢審計一個大項目,後面就常帶著一筆呆壞賬,隨之往往牽出一個大案要案,倒掉一批官員。來自審計署的數據顯示,一九九九年以來,各級審計機關共審計黨政領導幹部二十四萬多人(次),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兩萬多人(次)。全國審計機關向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移送的經濟犯罪案件線索有一萬多件,其中包括一些大案要案。

  李金華離任時只給自己七十分的成績單:“我在審計長的位子上,不能説我要你怎麼樣就怎麼樣,我只能説,你哪存在問題,或者哪效益不夠高。對於體制的改革與推進,審計工作不能起到絕對的作用,只能監督,這是我的遺憾所在。”他相信八年、十年後這個問題可能會有改變。

  現任審計署署長劉家義去年八月第一次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時也曾表示,這一年審計工作 “注重從體制、機制和制度層面揭示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建議,促進深化改革和規範管理”。李金華的遺憾正在得以彌補。

  “審計不一定總是風暴的形式,人們應更多地去關注審計本質作用的發揮,審計是關注責任,關注責任履行情況。”審計署科研所副所長崔振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風暴之後,審計將回歸理性,也就是從風暴到問責。(完)

  相關鏈結: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