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向科學進軍—新中國科技事業60年回眸

 

CCTV.com  2009年09月02日 15:1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廣網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中廣網北京8月22日消息 42年前的6月17日,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此前兩年零八個月,我國首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此後兩年十個月,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兩彈一星’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時任中國核工業四零四廠廠長、93歲的周秩老人憶及當年,仍然激動不已。

  今年是新中國誕生60週年。彈指一揮,甲子輪迴。回眸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人民向科學進軍,為國家富強提供強大智力支持的偉大歷程,從“兩彈一星”到太空漫步,一項項舉世矚目的成就不斷昭示世人——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一定能夠實現。

  黨中央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關鍵階段,對我國科技發展做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

  北京市北海公園附近有一條名叫文津街的小街。沿文津街向西不遠就是“北大紅樓”——90年前,一群熱血青年在這裡把“賽先生”請進了中國。

  1949年11月,文津街北側的3號院成為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的院部機關所在地,對面就是中南海——自新中國成立之初,科技事業就與黨和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絡在一起。

  60年來,在國家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黨中央總是挺立潮頭,為科技事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在社會進步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黨中央無不高瞻遠矚,為科技事業的進步規劃藍圖。

  共和國誕生初期,國家物質基礎十分薄弱,安全沒有可靠保障;國際上,面臨敵對勢力的經濟封鎖和武力威脅。在嚴峻形勢下,以發展重化工業和國防事業所需要的尖端科技為重點,突破封鎖,提升實力,成為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年初,黨中央發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隨後,我國政府先後制定出發展科學技術的“12年規劃”和“10年規劃”。科技事業進入了一個有計劃的蓬勃發展新階段。兩個規劃的實施催生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促進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和産業的誕生,國家實力提升,國人志氣大長。

  “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中國現代化進程遭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科技事業也走進了嚴冬。

  一次盛會讓1978年的春天顯得格外溫暖——3月14日,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這是新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鄧小平同志在大會上重申了“科學技術是生産力”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中科院院長郭沫若在大會閉幕式上用詩人的語言宣告:“這是革命的春天,這是人民的春天,這是科學的春天!”當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把全黨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歷史性決策。

  1988年,鄧小平同志進一步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著名論斷。

  春風化雨,春雷激蕩,春潮澎湃!我國科技工作者以空前的熱情投入到經濟建設主戰場。錢學森先生曾激動地説:“現在是我們科技工作者充分意識到我們對國家、民族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肩負的重任的時候了。”

  1995年,黨中央提出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舉措,從而把科學技術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部署。

  進入21世紀,新一輪科技革命迅猛發展,國際經濟科技競爭日趨激烈,我國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2006年,國家發佈了面向2020年的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新時期科技工作方針。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新要求。這一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標誌著我國科技事業發展進入創新發展的新階段。

  60年來,科技事業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快的發展與最大的跨越——一項項戰略部署,有力地推動了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一個個重大決策,確保了國家戰略的順利實現。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