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捐獻移植,我們缺的不是技術,而是器官來源和強大的器官信息共享平臺。”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外科副主任楊謙説。
25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衛生部在上海聯合宣佈啟動建立人體器官捐獻體系,並在我國10個省、市啟動人體器官捐獻宣傳、動員和器官分配試點工作,廈門名列其中。器官捐獻體系的建立,有望緩解人體器官移植發展遭遇的瓶頸,推動我國器官移植事業健康發展。
國家試點器官捐贈新體系
由於捐獻器官數量有限,器官緊缺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發展的瓶頸。據悉,中國每年約有150萬患者需要器官移植,而每年器官移植手術僅有1萬例左右。
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表示,我國將建立獨立於器官移植醫療服務機構以外的人體器官捐獻與分配系統,包括建立登記體系、發現潛在的捐獻者、器官獲取組織體系、資源共享網絡、臨床移植和術後工作等。
法規走在全國前列我省捐贈嚴重不足2005年,我省通過並實施了《福建省遺體和器官捐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這是全國第一部關於遺體和器官捐獻的地方法規。相比較全國許多地方,我省遺體、器官捐贈的體系走在了全國前列。
福州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胡小強介紹,自《條例》頒布以來,福州市共有700多人報名成為遺體或器官捐獻者。其中已經實現遺體捐贈40多例,角膜(器官)捐贈15例。相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福州市的遺體、器官捐獻依然落後。以器官捐獻為例,我省一年需要眼角膜2500例,但能提供受體卻很少,去年全省只有10例。而角膜捐獻還是比例最高的,其他器官就更少了。因此,很多生命垂危的病人,由於沒有受助機會而失去康復的可能。
相關鏈結: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