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金融業60年跨越發展 初步形成現代金融機構體系

 

CCTV.com  2009年08月26日 08: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廣播網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中廣網北京8月26日消息(記者孫瑩 王銳 馮雅)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26分報道,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金融業不斷發展壯大,金融規模明顯擴大,初步形成了銀行、證券、保險等功能比較齊全的金融機構體系。

  中國銀行曼谷分行近日接收了中行上海分行匯出的泰國某公司出口貿易項下的74.4萬人民幣,這標誌著泰國地區首筆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順利完成。自7月6號我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正式啟動以來,目前已在港澳臺地區和大部分東盟國家開展了這項業務,中國金融學會副會長趙海寬教授激動的説,人民幣的國際地位真是今非昔比了:建國初期,人民幣是絕對不允許出國的,而現在直接走向國際化,貨幣互換、結算試點等,人民幣正向國際化大踏步前進。

  在1979年以前,我國金融機構比較單一,也沒有“宏觀調控”這個概念。而現在,我國已有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5600多家,全球銀行市值排名,中國更是包攬前三。今年上半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央行適時採取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各銀行金融機構信貸總量達到7.37萬億,為國內經濟復蘇立下了汗馬功勞!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總資産達到了74萬億。不良貸款率從上世紀90年代的30%,下降到目前的1.7%。整體實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抵抗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銀監會副主席蔣定之説:“中國銀行業現在沒有系統性風險,平均資本充足率在11%以上,國際標準是8%,我們較之高了3個百分點以上;整個銀行業的撥備覆蓋律到134%,今年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達到150%,目的是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蔣定之説,回顧60多年金融事業的發展,我們有理由信心飽滿。他説:“我個人體會銀行無非是兩件事,一件事是為客戶服務,另外一件事就是確保自身安全。以後的發展,為國計民生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務和支持;建設更加安全的穩健的現代化的銀行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的銀行。”

  與此同時,我國證券市場也獲得快速發展,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高,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上市公司從1991年底的14家發展到2009年7月底的1628家,18年間增長115倍。滬深股市總市值全球排名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股份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等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現代金融體系的又一個重要支柱是保險業。1980年,我國保險市場僅由一家公司經營,到2008年底,全國保險公司達到120家,實現保費收入9784億元,國際排名第6位,總資産達到3.7萬億元。我國已逐步成長為新興的保險大國。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魏迎寧認為,保險業積極發揮著經濟“助推器”和社會“穩定器”的作用。穩定器的作用在於當發生災害事故的時候,它能夠補償損失。2008年初發生了雨雪冰凍災害,5月12日發生了汶川大地震。對這兩次大的自然災害,保險公司共支付賠款100多億元。保險的第二個作用是助推器。保險機構是債券市場的第二大投資者。保險經營中所積累的資金90%以上,用於投入資金運用、支援經濟建設。

  1995年我國首部保險法出臺,2002年和2009年分別進行了修訂。在保險法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一系列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奠定了依法經營和依法監管的法制基礎,完善了商業保險的基本行為規範和國家保險監管制度的主體框架。保險監管理念不斷成熟。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説:“現代保險監管框架已初步確立。初步形成了償付能力、公司治理結構和市場行為監管三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框架。健全了以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的風險防範五道防線,從事前防範、事中控制和事後化解三個環節建立防範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

責編:許桂梅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