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紀念人民政協成立60週年:各民主黨派簡介

CCTV.com  2009年08月21日 09:16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全國政協官方網站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介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是具有政治聯盟性質的、致力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事業的政黨,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的參政黨。目前民革在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台灣、西藏外)建立了省級組織,建立了地級組織249個,縣級組織53個,基層組織3879個,擁有黨員8萬多人。民革歷任主席為李濟深、何香凝、朱蘊山、王崑崙、屈武、朱學范、李沛瑤,現任主席何魯麗。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所創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於1911年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創建了共和國。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中國國民黨內的民主派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堅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繼續參加民族民主革命,併為促進國共第二次合作,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國民黨各派愛國民主力量逐步發展和聯合,于1948年1月1日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早在1943年,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開始籌建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1945年10月在重慶成立;1943年另一部分國民黨民主分子在桂林、平昭籌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簡稱“民促”),1946年4月在廣州正式成立。1947年11月,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民主分子的代表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第一次代表會議,決定聯合組成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仍繼續存在)。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正式成立,推選宋慶齡為名譽主席,李濟深為主席,何香凝、馮玉祥、李章達、譚平山等為中央常務委員,併發表成立宣言,主張推翻國民黨的獨裁統治,實現中國的獨立、民主與和平。民革的成立使國民黨各派愛國民主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爭取民主革命的勝利。

    1948年5月,民革領導人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通電全國,響應中國共産黨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號召。1949年1月,民革領導人李濟深等和其他民主黨派領導人、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發表《我們對時局的意見》,宣佈願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將革命進行到底,隨後積極參加籌備新政協的工作。9月,民革、民聯、民促的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參與制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央人民政府。11月,國民黨民主派第二次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決定將民革、民聯、民促和國民黨其他愛國分子進一步統一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聯和民促宣告結束)。原國民黨著名人士程潛、張治中、邵力子等參加會議並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

    新中國成立以後,民革作為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的成員,參加人民政權和人民政協的工作,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民革適應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要求,實現了工作中心的轉移,開創了工作新局面,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促進祖國和平統一作出了新的貢獻。半個多世紀以來,民革不忘孫中山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遺志,始終以孫中山先生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鞭策和激勵自己,這是民革的光榮傳統。

    1989年中共中央發佈《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以後,民革確立了參政黨地位,明確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基本職能。民革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不斷建立和健全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工作機制,加強自身建設,針對國家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地各級中共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同時,民革還利用自身人才智力優勢,開展智力扶貧、醫療服務和辦學等多種活動,受到廣泛的歡迎。2005年,中共中央又發佈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在《意見》精神指導下,民革在履行參政黨職能、發揮參政黨作用、加強參政黨建設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進展。

    民革在現階段的政治綱領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遵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和不斷進步的精神;通過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的制定執行,實行民主監督;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任務;為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維護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健全社會主義法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

1/9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