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我國耕地保護土地利用經歷60年滄桑巨變

 

CCTV.com  2009年08月21日 09:1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資料圖片)

  新華網北京8月20日電(記者王立彬)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讓世界20%的人口吃得飽、吃得好──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數千年來創造出燦爛的農耕文化;這又是一片新生的土地,60年滄桑巨變,人民成為土地的主人。

  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土地資源管理成就斐然,不僅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用地保障,還通過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為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耕者有其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新中國成立前,土地高度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新中國成立後,首先採取減租減息等措施,隨後又展開大規模土地改革運動,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很快不復存在。在暴風驟雨般的土地制度大變革中,全國有3億多無地、少地農民,先後無償分得7億畝土地和其他生産資料。

  土地改革帶來的直接成效,是新中國成立後的3年中,農業産量逐年上升。到1952年,糧食産量已超過解放前最高水平,棉花産量超過50%以上,相當於1949年的3倍。

  國土資源部部長、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説,土地問題始終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我國土地使用制度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歷史。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農民搞“大包乾”,奏響了中國改革序曲。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土地所有制,再一次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産力。

  2009年,全國夏糧預計産量達到2450億斤,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連續6年夏糧增産的佳績。

  在實施最嚴格的制度措施保護耕地同時,新中國土地利用水平不斷提升。60年來,我國出臺了土地管理相關法律法規13部,土地資源管理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為工業化、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等各類建設提供用地6791.80萬畝,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保障。

1/2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