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連戰:現在並非向大陸傾斜 兩岸政治議題須面對

 

CCTV.com  2009年08月11日 11:4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連戰。 中新社發 潘索菲 攝

  中新網8月11日電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自去年代表馬英九參加APEC會議後,連戰似乎就從媒體“消失”。沉寂8個月後,連戰首度接受《旺報》訪問指出,兩岸關係已經走上正軌,協商先易後難,也符合常理,但兩岸的政治議題是避免不掉的,一定要面對。

  以下是連戰接受《旺報》訪談摘要:

  戒急用忍 堵住台灣契機

  問:2005年兩岸劍拔弩張,您毅然決然訪問大陸,進行了破冰之旅,短短三年,兩岸關係冬去春來,主席對未來的使命與願景?

  答:05年破冰之旅,達成了五點共同願景,在該基礎上,兩岸關係確實有一定的進展。國共論壇進行了五次,其它科技、貿易、婦女、青年等單項議題的討論不計其數,政府間半官方的交流平臺也建立起來,代表官方的兩會簽署了九項協議、一項共識,是很不錯的進展。

  有些人認為現在過度傾大陸,我覺得現在不是傾斜、而是矯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對大陸是“斷流而非交流、對撞而非對話”,這種自我封鎖的態度,是對歷史缺課!現在我們既要補課,同時還有新的功課要做。

  1996年我們推動亞太營運中心,是以大陸為腹地,以經貿為主軸的大計劃,透過各種規劃,如101大樓等重要建設已付諸實施,但突然被“戒急用忍”堵住,使我們失去先馳得點的先行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除了少數臺商如旺旺、康師傅掌握先機,其它都拱手讓給了韓國、日本等國家。我們已失去了先機,更不能再用意識型態的眼光來看世局。

  我們現在只是亡羊補牢,能抓回多少就抓多少,要用這種心態來看問題,這是很現實、用數字説話的問題。兩岸還有許多經濟領域面的議題有待協商解決。目前雙邊對話的動力(momentum)已經開始,繼續平穩走下去當然是大家所期盼的,尤其是簽訂ECFA的問題,希望能夠就兩岸經貿關係的角度,就事論事。ECFA是架構,可以逐步將雙方的共識納入,避免政治化,這才是我們福祉之所繫。

  問:台灣部分人對大陸仍然有敵意,擔心大陸有統戰動機,您認為要如何讓他們理解、面對大陸釋出的善意?

  答:有些人思維不同,我不能評論這件事。

  逢九變局 兩岸關鍵時刻

  問:可否從世界趨勢、大陸本身發展與台灣的角度,分析兩岸關係的現狀與未來發展?

  答:中國人講甲子,逢九必有大事,1919年五四運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979年改革開放,至今又逢一甲子。大陸改革開放,一方面改變了本身的體質,一方面與國際社會接軌,必須承認他們已取得重大的成果。但過去三十年來,兩岸關係雖然不像共産革命時期的兵戎相見,仍然處於高度對立狀態。加上各種複雜的國際因素,造成兩岸間冤冤相報糾纏不清的關係,如果繼續糾纏下去,那就沒有未來!

  05年破冰之旅後,我們希望兩岸能夠“重視現實,共創未來”,也就是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下,一同創造未來。當下是一個契機,一個重大改變的關鍵時刻。過去兩岸關係處在緊張對立(confrontation),現在已經低蕩(detente)到一定程度,我們有信心,兩岸關係可以再從低蕩進步到友好關係(entente cordiale)。我們已掌握了機遇,進入從正面看問題的大環境。

  兩岸從經濟乃至於文化領域開始交流是很好的,但我必須説,兩岸的政治議題是避免不掉的。所以2005年破冰之旅達成的五點共識,前三點都是政治問題,因為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五大願景 政治核心議題

  問:哪些政治議題是核心的問題?

  答:2005年五項共同願景提到,第一是終止敵意、建立互信,早日簽訂和平協議,第二是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增加安全基礎。第三是討論台灣國際空間參與問題,第四點才是經濟交流,建立共同市場。共同市場並不是一中市場,兩岸互相同意的項目才放進去,例如關稅減讓、投資、貨幣、經濟政策、共同行政等一系列的問題。

  問:五願景希望先解決核心問題,但現在執行是先從容易處開始做,您認為?

  答:萬事起步難,先從雙方面都同意的、容易的事開始,也是常理。不過很多事情,例如參與WHA或是APEC領袖會議問題,並不是很容易處理的事情,也觸及爭議的核心,我們不也都達成協定?如果只挑簡單的做,困難的都不做,那國際參與的事情就不用談了。

  盼對岸用同理心面對爭議

  問:兩岸簽訂和平協議的時機,是否已經成熟?

  答:我不敢妄自訂定時間表,但兩岸政治問題是避免不掉的。大陸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已取得輝煌的成就,兩岸如果要討論政治議題,我希望他們要有更大的自信心和同理心來面對爭議,一定要以寬大的胸襟、尊重的態度。

  問:兩岸軍事互信是否難以解決?

  答: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討論至今尚未開始,許多國際關係的研究認為,互信機制是漸進的一系列作法,我相信政府方面已經有相關的思考與準備。

責編:肖金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