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一位農民60年的“土地記憶”——從農民日記看農村變遷

 

CCTV.com  2009年08月10日 10:0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經典中國 輝煌60年

  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 題:一位農民60年的“土地記憶”——從農民日記看農村變遷

  新華社記者 劉健 儲國強 陳先發

  侯永祿是陜西省合陽縣路井鎮路一村五組一位普通農民。從1940年起,他開始寫日記,一直堅持到2004年3月。30多本共200多萬字的日記,記錄著家長裏短、政策變化,特別是土地制度每一次變化帶給農民的深刻記憶。2005年侯永祿去世。

  近日,記者來到路井鎮路一村,和侯永祿的老伴、今年78歲的趙菊蘭,仍在家務農的女兒侯西玲,在西安一家研究院工作的小兒子侯爭勝一起在他們家的老屋院中,翻看日記,回憶往事,仿佛踩著農村前行的腳印,看到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取消農業稅等不同時期農村的興衰變化,深刻感受到這樣一個樸素的真理:順應億萬農民的選擇,尊重農民的土地權利,則農村興,百業舉,人心順。

  “土改時,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間地頭時,一些人禁不住熱淚滿面”

  路一村,1465口人,麥田、瓜地、蘋果園、奶牛棚綴落其間,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傳統農區村落。侯永祿家的院落,一溜高檐青磚大瓦房,小院裏兩叢鮮花怒放,洋溢著安謐幸福的生活氣息。為了幫助回憶60年前的往事,趙菊蘭叫來村裏的老人侯丙新,他是侯永祿的小學同學,今年82歲。他説:“農村的巨變是從解放後的土改開始的。”

  1950年冬至1953年春,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運動。新的土地改革法宣佈:“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耕者有其田”,是歷朝歷代農民的夢想,只有在新中國,夢想才變成了現實。侯永祿1950年12月25日記下了分地時的場景:“當看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間地頭時,一些人禁不住熱淚滿面。”

  土改後,農民的面貌煥然一新。“腰桿子一下子硬起來了,走起路來抬頭挺胸,揚眉吐氣,真是心情舒暢,幹勁沖天。”侯永祿記道。

  透過樹蔭,小院裏灑下細碎的陽光。趙菊蘭老人仿佛也被老伴的日記帶回到那段歡天喜地的歲月:“1954年,家裏小麥收了13石多。逢年過節,買酒割肉,買煙茶果菜等也成了常事,農民也活得像個人樣了。”

  相關資料顯示,到1953年春,全國有3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無償地獲得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生産資料。農民的生産積極性高漲,1951年糧食和棉花産量比1950年分別增長8.7%和49%。

1/3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