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中國60年重點工程建設巡禮:奠基 為了共和國的騰飛

 

CCTV.com  2009年08月06日 12: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08年10月28日,一列開往拉薩的列車行駛在青藏鐵路上。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新華網北京8月6日電(記者謝登科、林紅梅、姚潤豐)穿過風火山,跨越崑崙山,貫通唐古拉山……青藏鐵路,這條架設在世界屋脊上的鋼鐵巨龍開通運營3年來,共運送旅客近千萬人次,運送貨物6221萬噸。

  像青藏鐵路一樣,新中國成立60年來,國家實施的各類重點工程遍佈祖國大江南北、分佈于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祖國的發展依靠人民,祖國的富強為了人民。凝聚著建設者汗水與心血的一項項國家重點工程,書寫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壯麗篇章,成為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緊密相連的民心工程。

重點工程建設形成中國工業體系雛形

  以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為支撐進行“謀篇佈局”,進而帶動發展建設全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色,也是一條重要經驗。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在此背景下,國家迅速確立了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並投入實施。

  1956年7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建成並試製成功第一批國産解放牌汽車,結束了我國不能製造汽車的歷史;

  1958年6月,我國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運轉,在不到10年內跨入原子時代;

  1959年10月15日,包鋼一號高爐提前一年建成投産,形成了國家鞍鋼、武鋼、包鋼三大鋼鐵基地鼎足而立的新佈局……

  “以‘156項’為核心、以900余個大中型項目為重點的工業建設,使中國以能源、機械、原材料為主要內容的重工業在現代化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工業體系雛形。”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董事長胡希捷指出。

  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我國對西南、西北內陸地區開展大規模的重工業建設,即三線建設。首先,把攀枝花鋼鐵基地以及與此相聯絡的交通、煤、電建設搞好,並將東南沿海的重工業生産基地向內地轉移。1965年,開始了以成昆、湘黔鐵路攀枝花、酒泉鋼鐵廠和重慶工業基地為主的鐵路、冶金和國防工業建設。1969年至1971年三線建設全面鋪開,初步建成了一批國民經濟骨幹企業,改善了我國西部經濟發展落後的佈局,提高了我國綜合國力。

  新建、改建、擴建的一家家企業為新中國工業化作出了巨大貢獻,所生産的能源、原材料、機械設備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所培養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人成了一批又一批新工業基地的種子和骨幹,使中國工業的星星之火逐漸形成燎原之勢。

1/5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