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湖南瀏陽調查鎘污染事件否認受污村民斷糧

 

CCTV.com  2009年08月04日 08:54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京報》  

  本報訊 (記者崔木楊)昨日,記者從湖南瀏陽市有關方面獲悉,鎮頭鎮鎘污染事件涉案逃跑的湘和化工廠老闆已被刑拘。昨日,瀏陽市政府證實,該市環保局稽查部門一負責人涉事被停職。目前,紀檢公安等部門正在調查事件中是否存在官商勾結。

  紀檢公安嚴查涉案人員

  “老闆已經被刑拘了,這件事我們一定會公開公正的處理。”昨日,瀏陽市一官員説,經公安部門工作,此前外逃長沙的湘和化工廠老闆駱湘平已被刑拘。目前,有關部門定性:企業違法生産導致污染事件。

  此前,有人質疑湘和化工廠能持續違規違法生産,存在官商勾結。對此,瀏陽市紀檢、公安等部門展開調查。

  “我只能説,調查工作正在全面鋪開,結論目前尚未得出。”昨日,調查組一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調查的力度很大,無論涉及到誰都會一查到底。

  該負責人説,調查組經請示,已將瀏陽市環保局稽查部門一負責人停職。該負責人主要負責瀏陽市西區的環保稽查工作,而湘和化工廠正在其管轄範圍。

  知情人透露,網上曾有人公佈了湘和化工廠的股東名單,涉及多位官員,不過,經調查,網上公佈的股東名單並不屬實。

  當地否認受污村民斷糧

  污染事件發生後,有村民反映,瀏陽市政府善後工作不力,部分受污染群眾已出現斷糧。昨日,記者在處置長沙湘和化工廠鎘污染事件領導小組獲悉,此説法係謠傳。

  “以前分發的是食物,後來因為效果不好,改為現金補償。”一工作人員説,網上和部分村民反映的斷糧情況,與事實不符。

  該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受影響村民的補償全部改為現金,按照工廠周邊500米和500米至1200米兩個標準,分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每人12元和每人8元,共補37天。

  該工作人員表示,除上述補償標準外,處置小組統一收購受影響村民種植農作物及家中乾貨,收購價比照當前市場價格再上調一部分。

  據了解,為了防止再次發生污染,相關部門將集中銷毀收購來的農作物。

  環保局稱人手少監管難

  “限期治理8家、建議關閉4家、停産治理16家。”昨日,瀏陽市環保局一負責人説,瀏陽市開始綜合整治環境污染企業。

  該負責人不否認環保局以往工作中存在失誤,但對目前環保局所處現狀也表示擔憂。他説,瀏陽市需要環保局監管的企業有1000多家,而環保局共有70多人,因此,監管難度很大。

  此外,環保局曾提出,在鄉鎮一級建立環保機構安置環保觀察員,可這一計劃至今因故無法實施。

  截至7月31日,周邊群眾體檢後,2888人中尿鎘超標509人。

  ■ 對話

  “污染事件,覺得心很痛”

  瀏陽市分管環保副市長稱應以此為鑒吸取教訓

  本報訊 (記者崔木楊)鎘污染事件發生後,昨日,分管環保、衛生等工作的瀏陽市副市長張奎紅,就近期污染事件中的焦點問題,接受了記者專訪。

  新京報:兩位局長被停職前,瀏陽市環保局曾公佈調查結果稱,湘和化工廠的排污不超標,為何這次的結果正好相反?

  張奎紅:我想這件事需要這樣理解,此前環保局做出的檢測報告,是針對湘和化工廠附近的水源進行檢測,截至目前,對水源的檢測結論仍是沒有超標。而這次,公佈的受污染的載體多為土壤,當時環保局並沒有檢查土壤。因為,環評報告上指出,需要重點監測的只有水源這一項。

  新京報:有群眾説,湘和化工廠之所以能違法生産,當地環保部門之間肯定存在利益鏈條,你怎麼看?

  張奎紅:有沒有利益鏈條,要等紀檢公安等部門調查結果公佈後才能認定,我在這裡不方便作出評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對長的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現污染問題,環保局工作確實有失誤。為此,我們已停止環保局三名負責人工作。

  新京報:鎮頭鎮遊行事件發生後,有人指責政府不作為,你怎麼看?

  張奎紅:政府對這件事情的處理始終是積極的,我剛才説過,以前市環保局檢測報告沒問題,是因為只檢測了水源。後來發現土壤有問題,就馬上停止了環保局相關領導的工作,並採取了相關補救措施。可以説,整個事件的處理是透明、公正、公開的。

  新京報:在處理過程中,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麼?現在最想對受害群眾説些什麼?

  張奎紅:覺得心很痛,群眾的生活受到了那麼大的影響,我們這些執政者應該認真思索,並以此為鑒吸取教訓。

  我現在最想對受災群眾説的是:請相信政府,我們沒有撤退,受害群眾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解決問題要有序,需要時間。

  ■ 鏈結

  村民多次上訪 政府未重視

  據新華社電 自2004年4月,肇事企業湘和化工廠,未經審批建設煉銦生産線,導致鎘污染,直到2009年4月被迫停産,影響村民飲用水安全達5年。

  湘和化工廠廠區周圍樹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相繼出現症狀後,村民不斷上訪,數十次向當地政府反映,卻得不到足夠重視。

  從項目引進到工程上馬,再到污染事件久拖不決,遠非環保部門一家之過,其他相關政府部門及幹部也難辭其咎,難逃其責。環保部門官員絕不應當成為唯一的問責對象。

相關鏈結:

責編:肖金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