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地王異化須慎防 開發商鏈條斷裂後果很嚴重(圖)

 

CCTV.com  2009年07月29日 06:2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既然“老地王”多在按兵不動,“新地王”為何又在高歌猛進?睡大覺的地王“佔著茅坑不拉屎”,不僅擾亂商品房供應計劃,還盲目推高房價,不可不察,不可不罰。

  這個夏天有點熱,可最熱的似乎不是天氣,而是全國各地層出不窮的“地王”。但與“新地王”之“熱”迥異,“老地王”卻開發遇“冷”——根據央視《經濟半小時》日前報道,廣州市2007年批出的27塊區域“地王”,竟有24塊尚未開工或者未售。

  一邊是“新地王”層出不窮,樓面地價屢創新高;一邊是“老地王”大量閒置,遲遲不得開發。

  這很詭異:既然“老地王”多在按兵不動,“新地王”為何又在高歌猛進?

  “老地王”們之所以“睡大覺”,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嫌周邊樓盤價格低,等漲價了再説;有的是資金鏈緊張,開發不起;有的是投資開發後售價不理想,還不如讓它裝扮財務報表。但從“地王”們目前的角色看,“地王”的異化無疑是更深層原因——如果説此前的“地王”還只是地價、樓價水漲船高的自然反應,目前的“地王”已異化為開發商的商業工具。拿地,也不再只是開發環節之一,而異化為一種資本遊戲。

  有些開發商,拿地之意不在“建房”,而在拉高房價。高價拿地後,畸高地價推高房價上漲預期,帶動在售樓盤房價的上漲,從而惠及自己的地産項目。“地王”尚未開發,開發商已從在售項目中狠賺一筆了。

  尤其對於上市的開發商,拍下“地王”、高價囤地意味著資産高估、市值膨脹,在股市裏獲取的鉅額現金比開發樓盤更輕鬆,至於“地王”價格高低倒在其次,大不了賣樓時少賺點。近期企業融資環境相對寬鬆,通貨膨脹預期不斷強化,一些房企樂此不疲地大玩“拿地-融資”的資本遊戲。土地市場成了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平臺,土地成為資本運作的工具。

  而且,經由“地王”,樓市和股市間也實現了“雙泡沫”的“互動”。“地王”推高房價-上市地産公司預期收益增加-股價上漲-融資-再高價拿地……如此循環,“地王”吹起了樓市、股市兩個泡沫。土地資本化,市場泡沫化,成了目前房地産業的鮮明寫照。

  “地王”異化,危險自不待言。正如學者鐘偉所説,大量信貸和房價走高預期,再加上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增強,都在助長“地王”的誕生,可是房價一旦高到難以承受的地步,開發商鏈條斷裂,結果將不堪設想。

  尤其是“睡大覺”的地王,“佔著茅坑不拉屎”,不僅擾亂商品房供應計劃,還盲目推高房價,吹大資本泡沫,不可不察,也不可不罰。正因如此,國土資源部國家土地總督察辦公室在上周發出一份通知,要求展開一次專項快速督察。事實上,國務院辦公廳早在2008年1月7日就下發《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明確指出:土地閒置滿兩年、依法應當無償收回的,堅決無償收回;土地閒置滿一年不滿兩年的,按出讓或劃撥土地價款的20%徵收土地閒置費。

  然而據媒體報道,業內專家稱,開發商拿下“地王”而不開發或退地,損失的至多也就是幾千萬元的競買資金和地價首付款利息。代價如此便宜,收穫如此豐厚,“新地王”層出不窮和“老地王”大量閒置的現象共存,也就“水到渠成”了。 (來源:廣州日報)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