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復旦大學副教授:“賈君鵬”事件是集體行為藝術

 

CCTV.com  2009年07月23日 14:2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解放日報   

  “賈君鵬”事件:網遊已到價值重估時?

  ●説是寂寞就太簡單化了,“賈君鵬”事件實際上是一種集體的行為藝術。我們這個時代新的創造和集體表達,都喜歡用這種方式,“賈君鵬”一帖不過是其中的典型而已。

  ●網遊正在主流化。對我們這代人來説它可能非主流,但對下一代來説可能正在成為主流。新媒體産生了新的人際關係和活動空間。

  ●是不是意味著將來新一代人的社會化:如何與他人合作共處,都必須去網絡中才能學到呢?這樣的網遊邏輯帶來的價值轉型究竟意味著什麼,有待深思。

  ●主持人:本報記者 龔丹韻

  本報實習生 王華俊

  ●嘉 賓:嚴 鋒(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作家)

  神之裁(化名,網友)

  主持人:最近在“百度貼吧”裏,只是一句“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空帖,一下子跟帖無數,紅得莫名其妙。有人分析説,這是由於網友們寂寞導致的。作為網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

  神之裁:我想不純粹是寂寞。大多遊戲玩家因為玩網遊經常挨家長的訓,看到這篇帖子,聯想到自己的過去,備感親切,久違的沉溺于遊戲的感覺又回來了,甚至想到了和兄弟們在遊戲裏“打拼”的場面。

  主持人:網遊一直受到家長們的敵視,有人把網遊比作毒品。你怎麼看?

  神之裁:把網遊和毒品對等起來非常可笑。網遊之所以吸引我,剛開始是畫面和劇情。時間一長,沉迷的原因就變成了團體關係。比如遊戲裏的親友團、工會團,都是人與人連接的紐帶。聽從會長的命令大家一起執行任務,也是現實中體會不到的感覺。就我所知,許多網遊玩家是大學生、白領,他們都已成人,有自控能力。虛擬世界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去合作交流。

  主持人:這種愉悅是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

  神之裁:現實中有很大的局限。比如,有的人可能內向、不合群。網絡中卻沒有任何歧視,大家都很放得開,敢説敢做,彼此想法利益一致,不計較付出的多少,更容易結交朋友。

  主持人:網遊在輿論裏一直名不正言不順,因此本來簡單的“賈君鵬”事件,結果演變成了中國網遊大討論。

  嚴鋒:網遊人群可能更習慣另一種快意恩仇的模式。幻想世界的邏輯和真實生活邏輯不一樣,他們對個人表達、社會公正的要求更為強烈。某種意義上,他們是更有個性、更追求生活創意和藝術性的群體。所以當他們慾望的實現被阻遏時,身上的焦躁、挫折感會遠遠超過其他人。

  主持人:網絡世界對他們而言,是否更真實更有意義?

  嚴鋒:單機遊戲時代,玩家自卑孤獨,每個人都是游離的,社會的刻板看法是:玩遊戲的人屬於社會化失敗。然而伴隨著遊戲的網絡化,玩遊戲沒有自卑感了,而是群體的狂歡,一種新的社會人際關係誕生了,他們甚至比不玩遊戲的人社會化更成功。一些“精英遊戲”,不少高層白領都沉迷其中。很多人生活中交到的是酒肉朋友,反而在網絡中更能找到靈魂上的知己,把網絡看成自己的家園,以彌補生活的不足。所以不妨反過來説,網絡遊戲的流行,説明我們的生活本身存在問題。現實世界一定比虛擬世界更有價值嗎?可以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現在,網遊正在主流化。對我們這代人來説它可能非主流,但對下一代來説可能正在成為主流。新媒體産生了新的人際關係和活動空間。玩家們通過自己的通訊方式,進行角色分配、分工合作,凝聚起集體認同,産生新的社會交互性。可以説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集體時代”。

  主持人:“賈君鵬”就是這樣一種集體聲音的代表?

  嚴鋒:很多輿論沒有意識到的正是這點,説是寂寞就太簡單化了。從新集體表達的角度來看,“賈君鵬”事件實際上是一種集體的行為藝術。空帖出現之後,不斷有網友以賈君鵬母親、老師、三姑六婆等身份回帖,這才堆起萬丈“水樓”。每個人都是這齣戲裏的角色,萬千網友合作創作了一個作品,借此共同表達某種情緒和立場。“賈君鵬”不是單一的,而是複數的人。

  其實,“口水”長帖在各大論壇都很普遍。我們這個時代新的創造和集體表達,都喜歡用這種方式,“賈君鵬”一帖不過是其中的典型而已。

  主持人:遊戲為何如此容易讓人沉迷?有人説是釋放了心裏的野獸。

  嚴鋒:人在遊戲中有一種掌控感,能夠控制自己的世界。現實中我們沒辦法控制人生,非常無奈,所以這種掌控感是每個人都夢想擁有的。其次,遊戲有所謂的“遊戲時間”。現實很慢,現實中要獲得成功,可能需要人生過半,遊戲中卻可以迅速實現。這種時空的加速,更能放大和強化人的成就感、掌控感,這就是沉迷遊戲的最關鍵原因。

  説到底,遊戲世界更接近某種烏托邦,它的設計帶有理想社會的性質,重新制定世界背景,重新設想公平合理的規則,玩家必須按照這些規則進行分工和升級,這正是對生活的理想化模倣。不管你是誰,只要你願意打拼,就能一級級練上去,付出就能得到。所以虛擬世界是完滿的,是在彌補生活的失落。越是在生活中失敗的人,越容易沉迷于遊戲帶來的幻覺。它對人的心理是一種拯救。只是一旦走過頭,就會出現偏差和問題。

  主持人:因此,就青少年而言,就值得警惕?

  嚴鋒:青少年的心智沒有穩定下來。遊戲過於完滿的錯覺和刺激的節奏感,青少年長期適應後,以為就是現實,那麼一旦回到堅硬的現實中,就會出現強烈的反差和碰撞。把網癮視為簡單的沉迷,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幻想空間的問題,總是和現實密切相關,從現實中去尋找癥結所在吧。

  主持人:其實遊戲的邏輯已經覆蓋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您覺得在中國,網遊的前景究竟會怎樣?

  嚴鋒:這是一個泛網遊的時代。淘寶網、開心網的走紅,不難發現都有遊戲的成分在裏面。網遊比較理想化,沉迷確實不好,但是沉迷的背後往往來自一種自我昇華的渴望,能讓人的精神世界充滿愉悅。只是這種安慰式的幻覺如果影響了現實判斷,就有可能遭遇更大的挫折。

  網民的要求和前網民時代的要求不一樣。遊戲會改變他們對社會的想象和期待、對規則的看法和世界觀。如果説生活太物質,只有網上才能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才能實現非功利性的分工合作,那是不是意味著將來新一代人的社會化:如何與他人合作共處,都必須去網絡中才能學到呢?這樣的網遊邏輯帶來的價值轉型究竟意味著什麼,有待深思。

  相關鏈結:

責編:扈玲娟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