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烏魯木齊“75”暴力事件使市民心理受創傷

 

CCTV.com  2009年07月15日 15:2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烏魯木齊市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

  新華網烏魯木齊7月15日電 (記者熊聰茹 李建敏)

     8歲的王悠米最近經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枕頭套穿在身上。

  “媽媽,這是我的防彈衣。”他説。

  王悠米的家距離“75”事件發生地不到20分鐘車程。7月5日,烏魯木齊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已造成184人死亡,1680人受傷。身體的創傷正在癒合,人們的心靈仍待療傷。

  家住團結路小區的維吾爾族居民吐爾遜艾山是事件的目擊者,至今提起當時的情形,59歲的他仍雙手顫抖、呼吸急促:“我親眼看到一個路人被五六個歹徒追打,他們用磚頭使勁打他的頭,最後舉起一個大石頭一下把他的頭砸扁了。”

  “我的心痛得呀,三天幾乎沒吃什麼東西。”他説。

  21歲的邵玲到現在還沒找到事發當天失蹤的父親,警方提供了一些死者照片讓她辨認,其中有的是殘缺不全的肢體。

  “看了那些(照片),我三天三夜無法睡覺。”她説。

  心理醫生建議她哭出來宣泄情緒,但她就是哭不出來,也睡不著。最終醫生不得不給她注射鎮靜劑。

  醫務人員也在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為此開展了每週一次的心理輔導講座,為醫護人員解壓。

  遭受心理折磨的還有媒體工作者。由於每天都不得不接觸大量的負面信息,新疆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徐飛有時會出現幻覺,經常夢見自己在逃命,甚至還夢到一種“能打人頭的新式武器”。

  從事心理治療17年的新疆軍區心理諮詢總站副主任孟新珍説,“75”事件使烏魯木齊市民經受了“巨大的創傷體驗”,尤其是死傷者家屬、目擊者和武警、醫護人員等執行特殊任務的人群,雖然肉體未受傷害,但心理均受到強烈震蕩。

  “和自然災害對人們的心理傷害不同,這種人為災難的傷害要強烈得多,持續的時間也更長,所有在烏魯木齊生活的人都應作為心理干預的對象。”她説。

  “75”事件發生當晚,新疆各醫院的心理干預就與緊急救治同步展開,但這些專業心理干預的對象主要是針對傷員。約有50名心理醫生正在收治了大部分傷者的自治區人民醫院、自治區中醫院、軍區總醫院和解放軍23醫院進行心理疏導。

  但他們的數量遠不能滿足需求。9日,新疆人民廣播電臺929城市廣播面向公眾開通了首條心理舒緩熱線“2561929”。節目總監張翼説,除了本地的十多位專家外,電臺還聯絡了上海的5名心理專家,因為“新疆方面的專家根本忙不過來”。

  一個涉及公眾心理狀況的調查正在執勤武警官兵中展開,問卷由專業心理醫生設計。孟新珍説,問卷計劃發放數百份,希望為今後的心理干預提供基礎依據。

  去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後,衛生部組建了心理干預醫療隊進入災區服務,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抽調專業心理醫生參與救災。這種做法在國際上愈來愈通行。

  事實上,在烏魯木齊多家醫院,一些日夜陪伴傷員的心理醫生由於身心疲憊、睡眠不足,頭髮蓬亂,眼睛紅腫,看上去並不比他們要幫助的人情況更好。

  與成年受害者相比,讓心理醫生更擔心的是兒童。一些目睹暴力場面的孩子整夜哭鬧,無法睡眠,有的卻沉默寡言,心事重重。

  王悠米的“枕頭套防彈衣”並未能得到醫生父親的太多關注。醫院裏,還有很多傷員等著他。

  “這裡的人需要更多經驗豐富的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孟新珍説。

  相關鏈結:

責編:扈玲娟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