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清華大學教授竟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

 

CCTV.com  2009年06月12日 14:3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廣網  

  中廣網北京6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12時30分報道,學術界的浮躁之風又一次“吹”遠了常識,只是這次“吹”得更遠。與前些年北大教授將孟子錯譯為“門修斯”一樣,這次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給蔣介石起了個新名:“常凱申”。

  中央編譯出版社在2008年10月出版了清華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的學術著作,其中出現了幾十處的翻譯錯誤,最荒唐的就是把蔣介石翻譯成了“常凱申”。一時間有關學術風氣的話題在網上被炒得沸沸颺颺。

  今天在線主編:新加坡《聯合早報》資深評論員于海生。

  中國之聲:作為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犯這樣的錯誤是不是顯得有些太膚淺了?

  于海生:確實如此,清華大學歷史系的副教授,在一部學術專著中,竟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按説這是一個比較嚴肅的學術著作,大家在進行學術問題研究時,絕對不能簡單的想當然。他還有一些其他的錯誤,比如他把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翻譯成費爾班德。犯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韋氏拼音,因為蔣介石是用過去韋氏拼音的拼法,他不知道這個就是蔣介石。這不是很難的事情,因為通過查閱韋氏拼音與漢語拼音的對照表不難找到。現在學術風氣不嚴謹,這些東西如果用心,如果嚴謹都是能找得出的。

  中國之聲:我們看到在網絡上有很多批判的聲音,他們覺得這些教授所犯的錯誤是太低級,也不珍惜清華大學的招牌,對於這樣的觀點您怎麼看?

  于海生:我們要分析一下這次把蔣介石翻譯成常凱申的原因,它牽扯了所謂過去的韋氏拼音。現在看到網上一些人簡單的責怪,這也不解決問題。我相信,這位老師或者譯者包括出版社都是無心之錯,但是提出來的學術研究中要以嚴謹的態度治學這個問題還是非常嚴肅的。

  中國之聲:剛才您也提到了嚴謹治學的態度,可是除了這件事,之前也出現過一系列的著名教授翻譯常識問題出錯,為什麼他們屢次在這樣的問題上犯錯,原因在哪?

  于海生:這樣的錯誤一再出現,的的確確傷害了我們名校的聲譽,它反映了現在大家的學術心態,整個社會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緒難以避免的影響到了學術界。但是學術,嚴格地講應該是一片相對的凈土,如果你把急功近利的思想,把急功近利的概念引進來的話,學術就是一個小賣場,對整個的中國學術發展非常有害。

  相關鏈結:

責編:汪蛟龍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