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透視新定價機制下我國成品油價格走向

 

CCTV.com  2009年06月01日 18:3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6月1日電題:透視新定價機制下我國成品油價格走向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陳二厚、安蓓、江國成

  5月31日晚,國家發展改革委宣佈,6月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提高400元。近日,國際油價突破每桶66美元創下了近7個月新高,國內成品油漲價預期強烈。

  如何看待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下我國的成品油價格走向?記者為此採訪了部分消費者、生産者、政府有關部門及專家。

  消費者:國內油價是不是過高?

  “2008年原油每桶近150美元時國內汽油每升賣6元,現在每桶原油才60多美元,每升汽油卻賣5元多,還要漲價,真不知道中間的利潤都讓誰拿去了!”此次上調汽柴油價格前後,這樣的質疑不斷出現在一些網站的顯著位置。

  國家發改委在發佈汽柴油價格上漲的消息時稱,自今年3月25日國內汽柴油價格上調以來,WTI原油期貨價格由每桶53.98美元上漲到66.31美元,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參考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由每桶45美元左右上漲至目前的57美元左右。根據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上調汽柴油價格,並綜合考慮相關因素,適當縮小了價格調整的幅度。

  國際原油價格2008年初“破百”後一路走高,到當年7月中旬衝破每桶147美元的歷史高位。此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蔓延,國際油價大幅回落,於今年初跌至每桶30多美元的低位。近期,國際油價再度出現大漲態勢,僅5月份單月就上漲了30%,與年初低位相比,幾乎又翻了一番。

  與國際油價的“過山車”走勢相比,國內成品油價格卻畫出了一條相對平滑的梯形路線。為減輕國際油價上漲給下游用油行業和群體的負擔,國家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去年6月20日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1000元前,國際油價衝高至每桶130美元,國內成品油價僅相當於國際油價每桶68美元。此後,相對應于國際油價每桶83.5美元的價位,國內成品油價格在去年6月20日至12月19日期間再度畫出一條直線,而期間國際油價衝高到每桶147美元後大幅回落至每桶40美元。直至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啟動後,國內成品油價格在小幅震蕩中,漸漸與國際油價走勢趨同。

  但就在國際國內油價反復的變化中,消費者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過高的質疑卻一直沒有停歇。一些消費者發出這樣的疑問:“美國百姓收入比中國百姓高好幾倍,為什麼中國的汽油價格卻比美國還高?”

  還有一些人對國內石油企業的“虧損説”表示懷疑。“為什麼石油巨頭生産原油獲得國際高油價帶來的高額利潤,卻不能承擔煉油虧損補貼消費者?”北京私家車主樊小姐説。

  “消費者基於收入的考慮提出種種質疑,確實反映出了一些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接受採訪的一些專家表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則認為,“社會對油價的不滿,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壟斷的一些質疑。”祝昉指出,“這需要國家繼續推動相關領域的改革,包括在石油流通領域引入更多競爭主體。”

  石油企業:價格不上調就虧損?

  這次上調汽柴油價格之前,我國兩大石油企業中石化和中石油紛紛發出了國內汽柴油價格如果再不上調就要虧損的抱怨。

  中石化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內汽油價格中包含1元燃油消費稅以及增值稅、城建教育等附加稅費。去掉這部分上繳國家的費用,即使煉油零利潤,此次上調前的國內成品油價格也僅相當於每桶原油50多美元。

  這位負責人説,此次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400元後,大大緩解了中石化煉油板塊的壓力。但由於這次上調是根據上一個計價期的油價走勢,近期國際油價已衝高至每桶65美元以上,如果這一走勢延續,國內煉油企業經營壓力仍會持續。

  中石油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6月份國內成品油價格維持不動,按照近期的原油價格,每加工一噸原油將出現300多元虧損。此次上調價格後,企業煉油盈略大於虧。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説,不僅是兩大集團,此次調價前整個煉油行業都已出現虧損壓力。一些地方煉油廠由於煉油成本上升,前段時間開工率較低。近期基於油價上調預期開工率雖有所提高,但囤油惜售心理嚴重,已經對市場穩定供應造成了一些消極影響。

  國家發改委:堅持市場化方向不動搖

  2008年12月19日,國務院批准實施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並於今年5月8日正式發佈《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以相對透明的方式向社會公佈了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

  儘管如此,對於公佈後的定價機制,仍然有消費者表達了這樣的疑問:為何要按國際原油價格計算國內生産的原油價格?為什麼石油巨頭生産原油獲得國際高油價帶來的高額利潤,卻不能承擔煉油虧損補貼消費者?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説,我國實行國內原油價格與國際接軌是20多年價格改革探索的結果。國家對石油企業原油生産所得高額利潤已通過收取石油特別收益金加以限制。

  我國于2006年出臺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方案,建立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適當補貼的機制,並對石油開採企業銷售國産原油價格所得超額收入按比例徵收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徵點每桶40美元。原油價格越高,徵收比率越高。當油價為每桶60美元時,對超額收入按40%的比率徵收。

  2008年前三季度國際原油價格大幅走高,我國三大石油開採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全年上繳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分別相當於三大公司當年凈利潤的75%、110%和37%。

  與此同時,對於國家對國內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給煉油企業造成的煉油虧損進行適當補貼,來保證煉油生産的正常進行和成品油市場供應。去年中石化、中石油煉油板塊經營虧損分別達615億元和830億元,分別獲財政補貼503億元和157億元。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去年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啟動後,在堅持市場化方向的基礎上,新的價格改革方案進一步突出了對各方利益的兼顧,特別是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

  根據國際原油價格的變動幅度確定煉油企業的加工利潤率。當國際油價高於每桶80美元以上時,逐步扣減加工利潤率,壓縮供應方利潤空間。當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實行限價。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許昆林指出,設定國際原油價格區間是為了過濾國際炒家炒作國際油價對國內的影響。當國際油價高於一定水平時,逐步壓縮供應方利潤空間,由石油企業共擔買賣風險,“這也是出於保護消費者的考慮”。

  根據新機制,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對此,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油價將遵循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來調整,但也需考慮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適當調控。

  許昆林説,在我國石油市場競爭主體不充分的情況下,當前國內成品油價格還不可能和國際價格同步接軌,為防止投機和囤積行為,油價調整不能“可丁可卯”地執行。

  此次調價距3月25日最近一次調價已逾兩月,而按照計價公式,一個多月前國內汽柴油價格已具備上調條件。國家發改委稱這次上調汽柴油價格“綜合考慮相關因素,適當縮小了價格調整的幅度”。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經濟師牛犁認為,近期國內經濟復蘇跡象出現,企業經營開始活躍,隨著農忙期的到來,農業用油出現高峰,這都是影響這次油價調整的因素。

  我國從1993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石油進口量不斷上升,去年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50%,進口量近2億噸。與此同時,我國石油利用效率低,浪費現象嚴重。數據表明,我國石油人均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五分之一,而我國單位GDP石油消耗和機動車每百公里油耗比發達國家高20%以上。

  祝昉説,引導我國合理消費石油等能源,必須把節能和高效使用能源的目標和國內資源定價接軌,使個人利益和市場價值規律相一致。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説,隨著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越來越深入,調價區間會逐漸縮短,這將是未來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必然趨勢。

  曹長慶指出,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後,未來我國成品油價格調整將成為常態,各方應逐漸把它看作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

  相關鏈結:

責編:肖金平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