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朝聞天下):兩個多月前,陜西神木縣推出“全民免費醫療”模式的消息曾經吸引了眾多媒體的目光,兩個月之後,這一模式的施行結果再次成為這兩天輿論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全民免費醫療讓當地人真正體會到了“看得起病”的前所未有的實惠,但與此同時,全民免費醫療也讓神木一時間病床爆滿,醫療機構疲憊不堪。於是,“全民免費醫療”的神木模式為何會出現如此尷尬?它該如何繼續下去?就成為各媒體討論的重點。來看看具體的報道。
首先再來了解一下神木縣的這個全民免費醫療方案的具體內容。
這方案準確地説叫“門診醫療卡和住院報銷制”,神木籍戶口的城鄉居民,每人每年可享受100元門診補貼,當年用不完的,可以結轉使用和繼承;住院報銷,則是設定起付線,鄉鎮醫院住院報銷起付線為每人每次200元,縣級醫院為每人每次400元,縣境外醫院為每人次3000元。起付線以下(含起付線)的住院醫療費用由患者自己付擔,起付線以上的費用由縣財政買單。
而方案中最大亮點是,把包括安裝人工器官、器官移植等特殊檢查費、治療費和材料費也列為報銷範圍,每人每年報銷上限為30萬元。
也正是因此,神木縣的全民免費醫療方案被大病患者視為是“重生的機會”。
但與此同時,免費,也讓大量的求醫者涌入縣級定點醫院,導致這樣一種情況:有病的住不進去,治好了的不出院。
相關鏈結:
責編: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