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據報道,台灣大學的一位教授近日在生物醫學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她發現CISD2基因調控哺乳動物壽命的長短,這項重大發現最近也登上了最新一期國際知名期刊《基因與發育》。
報道稱,台灣陽明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蔡亭芬通過長期觀察基因剔除白鼠發現,當基因CISD2缺失時粒線體會破損,傳遞細胞能量的分子供應不足,導致肌肉萎縮、神經退化,進而出現視力退化、毛髮蒼白、骨質疏鬆、皮膚鬆弛等老化現象。
她指出,未來將進行人類基因CISD2表現量增加的相關研究,研究結果應有助於人類抗老化與延長壽命。她建議,不想提早老化的人,應該少吃肉,多吃蔬菜、水果,因為這樣能增加基因CISD2的表現量,預防老化發生。
此外,研究也發現基因CISD2突變會引發一種罕見的隱性神經退化遺傳疾病,臨床診斷包括幼年型糖尿病、視神經萎縮及早死等症狀。研究團隊未來將以基因剔除白鼠作為研究對象,了解這些疾病病理形成過程,並尋找可能的治療方法。
據報道,蔡亭芬的研究團隊是在研究人類第四號染色體時意外發現了CISD2基因的功能。此前,美國哈佛大學在2001年對100多戶長壽家族做分析時,發現人類第四號染色體上可能有決定人類長壽與否的基因存在,但一直沒有找到確定的基因。
相關鏈結:
責編: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