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手續簡化領域拓寬金額增加,但只貸予個體戶且限貸一次的規定,成為2.5億可貸額“沉睡”的主因
馬漢青、吳佳琳、林甲松
幾個大學畢業生創辦了漫畫精品店,但資金不足、缺乏市場經驗等,一起制約著他們的發展 本報記者 何奔 攝
小本創業者鄧俊民到市場鋪貨 侯恕望 攝
本報記者 馬漢青 實習生 吳佳琳 通訊員 林甲松
□財政安排五千萬元
□五年僅幫兩百多人
□現行規定仍有瓶頸
□政策亟待適應市場
■專家專議
政府
扶上馬送一程
有風險適當擔
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認為,小額貸款從原來主要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現在擴展到一般的失業人員,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目前卻還限定在“幹個體戶”,表明其與社會的要求依舊存在嚴重脫節。既然時下“創業帶動就業”的意義重大,這種定位就一定要突破。
鄭梓楨認為,現在中小企業都感覺貸款難,就更不要説這些小本創業的微型企業了。小額貸款更多地幫助能提供較多就業崗位的微型企業,在當前意義特別。由政府提供擔保,即使有一部分微型企業創業失敗了,但只要是在可控的範圍也問題不大,因為只有其中多數能夠成功,所創造出來的崗位效益就要超過這部分的擔保損失。這種風險,在適當的範圍內政府應該承擔。
“一些小本創業者怕風險不敢貸,希望政府除了貸款扶持外,還要其他配套的創業服務,也很有道理。”鄭梓楨説,所有的大學生都去爭著當公務員,對社會未必就是好事,多些創業的氛圍,更利於增強社會的活力。政府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應該是“扶上馬送一程”,可現在只提供貸款,馬都未扶上去,更不要説送一程了。完善這些配套工作,刻不容緩。
出路
要按市場規律
完善多種渠道
中山大學金融系主任陸軍教授認為,部分創業人士提出的小額貸款應增加“循環貸款”的建議可行。借貸最講有借有還,積累信用。做小額貸款,銀行的積極性不高,因為手續不能省、成本高。很多小本創業缺流動資金,如果開展循環貸款,則既幫助了創業,又提高了小額貸款的經辦效率,值得考慮。
不過陸軍表示,要解決小企業乃至微型企業的貸款難問題,還不能光靠政府小額貸款。出路還是要按市場規律,通過完善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途徑,多渠道來解決。而小額貸款要做的,可著重撬動其中帶動就業效應明顯的部分。
本報訊 為了扶持自主創業、帶動就業,2004年廣州市財政安排了5000萬元建立小額擔保貸款基金,最高可貸2.5億元。然而,廣州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5年來該貸款基金只貸出232筆,金額約600萬元,只相當於基金的12%、最高可貸額的2.4%。
據了解,當年設立小額貸款的初衷,是幫助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隨著“創業帶動就業”作用突顯,廣州近年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也在不斷放寬,貸款金額從2萬元增加到3萬元,今年再調整到5萬元,合夥經營最多還可貸到5倍即最高可貸25萬元,不過迄今沒有一宗成功記錄;最初時很多貸款需要提供反擔保,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則可免反擔保。
據記者了解,貸款手續其實並不麻煩,申請人只需帶齊相關資料,到戶口所在地街道跑一趟就行了。而從就業服務中心收到資料起,經過審核,經過融資擔保中心、放貸銀行,最快10天就可貸到款。
癥結在哪?勞動部門相關人士分析,重要原因是過去放貸對象比較窄,主要限于領到《再就業優惠證》的國企下崗失業人員,同時可貸金額也不高,兩三萬元在廣州創業“不解渴”。
多位接受採訪的小本創業人士認為,除上述原因外,政府貸款幫扶創業只是“鼓勵幹個體戶”:按個體戶的“身份”可以貸款,而需要突破業務瓶頸升級為公司,人員業務都沒變,卻不能貸款;貸了一次後,業務有了起色,正想招兵買馬,第二次想申請也不能貸。結果,政府真金白銀掏出5000多萬元,5年只幫了200多個體戶,而很多帶動就業效應強、急需資金扶持的創業項目,卻求貸無門。
希望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政府小額擔保貸款,卻遇到了“帶動就業越多,越是可能求貸無門”的尷尬。幫扶作用有限,個中緣由何在?小額貸款是否有吸引力?哪些方面可進一步完善?多位小本創業人士與記者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能貸款的心裏沒底
“小額貸款還是有很大作用。”在廣州天河客運站經營小食店的劉日波,對此深有感觸。
劉日波在廣州一家國有建築公司幹了20多年,2007年底合同到期不續簽,40多歲時被推向社會,很是徬徨。在勞動部門的幫扶下,他參加了免費創業培訓,並了解到小額貸款政策。去年8月,他的小食店開張,開張時生意很淡,他向朋友借的1萬多元本錢,一下子就不見了。10月,他提出了貸款申請,12月貸款到位,幫他撐過了最艱難的階段。現在,小店靠著質量,熟客多了,自己生活問題也算有了著落。劉日波説,去年申請小額貸款時,他心裏也沒底,因為還款壓力很大,不是萬不得已,自己還真不敢貸。
對“不敢貸”的説法,在將軍東做手機生意的張艷紅很認同。她的檔口已經做了六七年,深感小本經營之難,一邊檔口要資金,一邊小孩要上學,急的時候就只能將檔口的錢拿出來先給小孩用。為什麼現在才想到貸款?就是擔心借了還不上。
劉日波和張艷紅都説,創業風險大,起步時往往心中無數。目前社會欠缺幫扶創業的氛圍,政府幫扶創業,僅提供小額擔保貸款還不夠。正是由於很多小本創業者不是不想貸,而是“沒膽貸”,結果政府的好心幫不上忙。如果能配套提供創業指導和跟蹤服務,讓小本創業者底氣更足,相信小額貸款的作用會更加彰顯。
上規模的不能再貸
很多創業人士反映,目前小額貸款對像是擴大了,但還是有嚴格範圍限制:只有個體戶才能貸。他們建議,對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小企業,應納入小額貸款對象。
本報曾報道過的一位成功創業的大學生鄧俊民,目前經營一家貿易商行。商行業務要不斷拓展,就面臨著身份問題———要與大公司、大超市做生意,“個體戶”不被人信任。而要申請公司門檻其實也不高,3萬元就可以了,但問題在於申請為公司之後,人還是那些人、業務還是那些業務,卻不能再申請小額貸款了。鄧俊民認為,業務發展了,吸納就業的人數會更多,政府更應該扶持,現行規定顯然不合理。
在白雲區創辦養雞場的陳樹寧,則反映了另一種尷尬。他此前已經申請到了小額貸款,也覺得有一定作用,但現在養雞場業務發展了,自己卻沒有那麼多雞賣,近期已經推掉了很多熟客生意。有市場不怕擴大經營,擴大還可以吸納更多就業,不過擴大經營面臨資金壓力。陳樹寧説,按現行規定小額貸款不能借第二次,而要申請商業貸款難度很大。本來在小額貸款幫助下,養雞場發展到現在一定規模,可偏偏在上臺階的時候遭遇貸款難,所以,二次貸款的問題急需解決。
合夥幹的無人敢貸
小額貸款是為了解決一些經營者上規模的問題,還規定合夥經營的最多可貸到最高限額的5倍,可為何至今一筆也沒成功?
正在想辦法擴大規模的陳樹寧認為,按目前合夥貸款的機制,幾乎不可能成功。因為幾個人合夥經營,雖然最高可貸5倍,但一定要由其中一個人提供房産證作為抵押。亦即,幾個人受益,但風險卻由提供房産證的人來承擔,這樣的生意誰願意做?如果申請,不單可能貸不成款,反而可能造成合夥人之間的不信任乃至拆夥等嚴重的後果。
貸款品種單一,也是很多小本創業者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做手機生意的張艷紅説,現在最高貸款額是5萬元,就只能申請5萬元,實際上她這種小本經營,最主要是要解決流動資金,未必一次就需要5萬元,還款壓力也比較大。如果小額貸款多幾種形式,比如開設循環貸款,她每次可以貸幾千元,還了之後還可以再貸,對她的幫助更實際。
“2004年,廣州市財政安排了5000萬元建立小額擔保貸款基金,最高可貸2.5億元。近年,貸款金額從2萬元增加到3萬元,今年再調整到5萬元,合夥經營最多還可貸到5倍即最高可貸25萬元。然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5年來只貸出232筆,金額約600萬元,只相當於基金的12%、最高可貸額的2.4%。
放款手續逐步簡化
幫扶領域逐步拓寬
貸款數額逐步增加
記者來到了具體經辦的廣州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該中心創業服務科陳湛光副科長首先表示,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手續並不麻煩。
據陳湛光介紹,申請小額擔保貸款雖然要經過自願申請、社區推薦、勞動保障部門審查、貸款擔保機構審核並承諾擔保、商業銀行核貸五個環節,但對於申請人本人而言,只需到戶口所在街(鎮)勞動保障服務中心提出申請,並提供相應資料就可以了,其他環節都不需要自己“跑腿”。目前勞動部門也抓緊辦理,符合條件的,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收到申請後,經過擔保、核貸環節,最快10天就可放出貸款。
陳湛光説,以往小額貸款的對象確實比較窄,限于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的人員,主要是國企下崗失業人員,這類人員前幾年廣州只有兩三萬人。2007年出臺文件,對象由一類擴大到四類,即除了領取了《再就業優惠證》的群體外,新的本市城鎮復員轉業軍人、其它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本市農村勞動力、廣州生源高校畢業生等都可享受。而且,很多情況下只要有創業培訓結業證書,申請人就不用提供反擔保。今年以來,財政貼息範圍又進一步擴大。
據介紹,為了提高銀行的積極性,在業務上也作了一定調整,現在集中在兩家銀行辦理,這方面渠道也暢順了。
陳湛光説,對象擴大、金額提高、反擔保政策放寬,今年預計申請人員會有較大增加。比如,到4月底已經收到18宗申請,而以住一年才30宗左右。
責編:張仁和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