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5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道,澳門統計局4日公佈《2007-2008住戶收支調查總體結果》,代表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由5年前的0.44降至0.38,降低0.06。
扣除政府福利轉移,堅尼系數為0.4,意味政府福利令堅尼系數收窄0.02(即1/3);住戶收入上升,收窄堅尼系數的作用佔2/3。即5年間,經濟好轉,拉近貧富差距,這與澳門社會一直以來的觀感有出入。
統計局4日公佈,全澳住戶總數共16.7萬戶,43.7%住在花地瑪堂區。每戶平均勞動人口由2002-2003年的1.65人增至2007-2008年的1.88人。全澳住戶每月收入總額達42.2億,較2002-2003年大升136.7%,扣除通脹實質增幅為99.4%。住戶每月平均收入為25250元,較5年前實質升幅60.2%;人均每月收入8042元,實質上升62.3%。
分析認為,住戶經濟條件改善,拉近貧富差距,體現在幾方面:首先,住屋類別中,代表低收入家庭的社會房屋住戶就業明顯改善,工作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由5年前的65.4%,增至2007-2008年的73.9%,也因此令他們的金錢轉移收益(如政府福利)下降8.1%;反之,私人房屋及經濟房屋的住戶收入結構與5年前相若。
住戶每月可支配收入,經屋與社屋的住戶增幅速遠高於住私人房屋者。私人房屋住戶每月可支配收入為22519元,增58.3%,但住經屋及社屋的住戶每月可支配收入增幅,比5年前勁升100.5%及79.1%,分別為16285元及7370元。
其次,按住戶成員工作情況,5年前,只有“戶主或配偶工作”為38%,2007-2008年則減9.3%,但“戶主或配偶、以及其它成員工作”比例升9.3%,即家庭多了成員工作。由此令住戶的年收入上升。5年前,年收入少於10.8萬元的住戶佔整體的37.9%,目前大幅下降至14.9%;年收入30萬元或以上的住戶比例,則由16.9%大幅飆升至40.4%。
第三方面,政府福利政策。由於住戶收入來源主要分為“工作收入、資産收入、金錢轉移收益,以及非金錢轉移收益”。當中,“金錢轉移收益中的‘社會保障基金援助金’”佔住戶收入結構由5年前的0.8%升至2%,也同時發揮作用。
責編:張仁和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