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新醫改鼓舞醫務人員的六大信號

 

CCTV.com  2009年04月06日 19:0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網  
專題:聚焦新醫改

  新華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周婷玉、韓潔、仇逸)“新醫改不能讓600萬直接參與者‘缺席’,應保障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廣大醫務人員的這一期待在6日公佈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得到了回應。《意見》不僅明確新一輪醫改要“讓醫務人員受到鼓舞”,並且傳遞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六大信號。

  “以藥養醫”逐步轉向“以技養醫”

  專家門診的掛號費是14元,而隨便理一次發就要20元。我國醫療服務價格偏低,“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現象長期存在。為維持生存,醫院和醫生將手伸向了“藥片”,導致藥費居高不下。

  《意見》明確,通過實行藥品購銷差別加價、設立藥事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同時採取適當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

  藥事服務費是指提供藥品處方服務的固定收費,與處方上的藥品金額無關。

  “這一政策將推動‘以藥養醫’向‘以技養醫’轉變,這是所有醫務人員的期盼。醫生的價值在於知識和技術,而不是推銷藥品。”煤炭總醫院院長王明曉説,目前我國醫療服務的價格不能真實反映醫務人員的勞動價值,嚴重挫傷醫務人員鑽研技術的積極性。

  他還指出,在取消“以藥養醫”、政府投入又不到位的情況下,作為一種過渡補償措施,增設藥事服務費是必要的,但要避免分解處方的現象。

  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藥劑科主任崔一民則指出,設立藥事服務費將讓藥劑師有機會走入公眾的視線,“以藥養醫”的機制掩蓋了藥劑師的勞動,沒有人為藥劑師調劑配藥付費。

  兩位還提出,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額度以及藥事服務費的收費標準需要認真的研究和測算,既要保障醫務人員的合理收入,又要解決患者“看病貴”問題,而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

  “多收多得”轉變為“優勞優得”

  湖南新化縣醫生張計平無奈地説:“因為沒有基本的保障工資,我們在積極診療中打起了病人的主意,最終沒能守住醫務工作者的道德底線。”一段時間來,一些醫療機構給科室下達創收任務,鼓勵“多收多得”,這不僅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而且導致了大處方、大檢查等一系列問題。

  為扭轉這種現象,《意見》提出,要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勵機制,實行以服務質量和崗位工作量為主的綜合績效考核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有效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王明曉説,要解決群眾看病貴,醫務人員“多收多得”的做法必須改變,正確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應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績效考核,多勞多得,優勞優得,適當拉開收入分配差距。要將醫務人員的服務與人民群眾的利益聯絡在一起,要調動醫務人員為群眾提供質優價廉服務的積極性,而不是創收的積極性。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醫療機構“吃皇糧”

  我國許多基層疾控機構經費難以落實,甚至連人員工資和運轉經費都無法保障,只能靠收費來維持生存,檢驗項目的設置偏重有償服務。這極大地影響了疾控機構衛生防病的中心工作。

  對此,《意見》特別提出,專業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的人員經費、發展建設和業務經費由政府全額安排。同時還提出,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公共衛生服務等任務給予合理補助。

  上海松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科吳毅淩説,公共衛生服務機構不用“自己養活自己”,就可以全心全意地預防疾病而不用考慮創收。

  甘肅天水市麥積區新陽鎮溫家集村鄉村醫生溫吉存説,政府補助公共衛生經費,這樣不僅能使農村公共衛生做得更好,而且也堅定了鄉村醫生的工作信心。

  與此同時,《意見》還提出,政府負責其舉辦的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按國家規定核定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和其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使其正常運行。

  上海嘉定區工業區社區衛生中心主任范錦華表示,這一政策將大大鼓舞農村、社區醫務人員的工作幹勁。院長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管理和抓業務上,醫務人員的責任感和從醫榮譽感也會增強,有利於為老百姓提供更優質的衛生服務。

  政策的“天平”適當向基層醫務人員傾斜

  由於生活條件差,工資待遇低,退休了也沒保障,導致我國鄉村醫生隊伍大量流失,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空白村”。鄉鎮衛生院與城市社區衛生機構因為條件差、待遇低也難以留住人才。

  《意見》指出,對長期在城鄉基層工作的衛生技術人員在職稱晉陞、業務培訓、待遇政策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基層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工資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

  溫吉存説,解決鄉醫的待遇問題就消除了“後顧之憂”,而安排業務培訓或提供交流機會,將幫助鄉醫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讓鄉醫更好更安心地服務於農村三級衛生網絡的網底。

  醫師多點執業“浮出水面”

  目前我國對醫療人才是封閉式的管理,醫師為醫院所有,不能到另一個醫院執業。事實上近年來許多專家都有到外地執業的經歷。

  為規範醫師多點執業行為,《意見》指出,要穩步推動醫務人員的合理流動,促進不同醫療機構之間人才的縱向和橫向交流,研究探索註冊醫師多點執業。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大外科主任張仁堯説,醫師的多點執業可以讓基層患者就近得到高質量的診療,緩解老百姓“看病難”之苦;醫師不僅自身價值得到社會認可,同時還有一定的經濟收入。

  但他指出,這一政策的實施要“有組織、有計劃、有層次、有步驟”地進行,不能無序。畢竟能走出去的專家是少數,要避免造成醫院內部的兩極分化,影響內部穩定。

  另外,張仁堯特別指出,目前出去執業主要是做手術,如果所去的醫院水平不夠,術前術後配合不到位,將難以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

  “探索多點執業一定要有試點。”王明曉也表示,靈活的執業方式會調動醫師個人積極性,但對醫院的發展可能不利。

  開展醫務社會工作 為醫患關係注入“潤滑劑”

  戴著鋼盔上班、在患者的攝像機下看病……近年來,我國的醫患矛盾突出,嚴重影響了醫務人員的執業環境和工作積極性。

  《意見》明確,要優化醫務人員執業環境和條件,保護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完善醫療執業保險,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完善醫療糾紛處理機制,增進醫患溝通。

  “將醫務社會工作納入醫藥衛生體制發展的大框架,這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北京朝陽醫院社會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馮俊平説,醫務社會工作可以在醫患間架起橋梁,使雙方更多理解,能為醫務人員營造好的執業環境。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劉繼同説,現代醫療已經不僅僅是臨床治療,還涉及到很多社會環境因素。醫務社工人員可以充當醫患間的“潤滑劑”,幫助醫師擺脫很多不應由醫師承擔、也做不好的事。

責編:趙德禮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