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新聞社區 > 中國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清明節:追思先祖恩德 祈福中華強盛

 

CCTV.com  2009年04月05日 04:1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專題:清明追思 無盡的愛

  本報北京4月4日電(記者王亦君)今天是清明節假期的第一天,各地殯儀館、公墓迎來清明節群眾祭掃高峰。根據民政部清明節工作辦公室對全國150個祭掃觀察點的統計,各觀察點共接待祭掃群眾逾680萬人,祭掃車輛近78萬輛,在崗工作人員近3萬人。

  與去年清明節當天相比,祭掃人數增加了21.4%,祭掃車輛增加了30%,工作人員增加了30.4%。全天祭掃高峰時段為上午12時以前,高峰時段人數超過全天人數的78.4%。據測算,今天全國群眾祭掃總數超過1.2億人。

  預計明後兩天出行祭掃人流和車流將依然維持較高峰值,民政部清明節工作辦公室提醒公眾注意出行安全,選擇文明方式祭掃,防止因不文明的祭掃方式造成火災等安全隱患。

  新華社西安4月4日電(記者吳濟海馮國)己醜年(2009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4日上午在陜西省黃陵縣黃帝陵前隆重舉行,1萬多名來自海內外的中華兒女匯聚一起,共同緬懷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鐵農、全國政協副主席黃孟復、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中共陜西省委書記趙樂際等與海內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參加了公祭典禮。

  典禮在9時50分開始。在全體肅立中,按祭祀傳統擊鼓鳴鐘之後,國家領導人、各部委和各省區市的代表,以及台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陜西省各界代表,在軒轅殿前向軒轅黃帝敬獻花籃。

  陜西省省長袁純清恭讀祭文:“回首戊子,感慨深衷。履險如夷,民康國寧。濃情凝聚,融化江南雨雪冰凍。眾志成城,創建汶川抗震奇勳。奧運聖火傳五洲……神七飛天耀環宇,中華兒女遨太空……”

  隨後,萬餘人一起三鞠躬,深切緬懷人文始祖的功德。來自四川、甘肅、陜西地震災區的兒童代表,向黃帝敬獻“祈福中華”匾,並朗誦《祈福中華賦》。

  接著,舉行了傳統的樂舞告祭儀式,樂聲悠悠中,人們向先祖神靈默默祈禱。

  從台灣專門前來參加祭祖的鄭隆炎老人已是第五次參加公祭活動,“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我們都應該來祭拜,通過共同緬懷我們的祖先,加深中華兒女之間的感情。”他説。

  史載,自漢代以來,中國歷代王朝多有公祭黃帝的傳統。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公祭黃帝的典禮越來越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關注。如今,每年都有50多萬人次前來謁陵祭祖。

  本報武漢4月4日電(記者雷宇)今天,湖北舉行祭奠開國先烈活動,兩萬多名群眾在紅安、麻城、洪湖、大悟等地的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

  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掃節日。在黃麻起義的策源地,在京漢大罷工紀念碑前,在鄂豫皖、湘鄂西根據地的舊址,人們以各種祭掃形式寄託對革命先烈的哀思。湖北全省參加祭奠開國先烈活動的群眾超過兩萬人。

  在“中國第一將軍縣”——紅安縣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蒼松翠柏掩映下的陵園莊嚴肅穆,烈士紀念碑前的臺階上擺滿鮮花和群眾敬獻的花籃。武漢、紅安兩地5000多名群眾代表面向革命烈士紀念碑三鞠躬,寄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紅安的老幹部還向群眾介紹了紅安革命史和革命先烈的事跡。

  “雖然下著大雨,天氣寒冷,還要5點多起床出發,坐兩個多小時的長途車,但我們這些‘80後’沒有一個‘臨陣退縮’。”武漢市東湖路社區工作者陳亞告訴記者,“從報紙上知道要組織祭奠開國先烈活動的消息後,我就張羅社區居民報名參加,最後因為名額限制,只有38人能參加這次活動。”

  此次活動由湖北省文明辦與地方媒體聯合主辦,是湖北“我們的節日清明節”主題教育活動之一。

  新華社四川汶川4月4日電(記者肖林)4日在通往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鎮的彎曲山路上,車輛絡繹不絕。在汶川大地震後首個清明節,近萬名幹部群眾在汶川祭奠地震遇難者。

  公路旁特意保留下來的一些斷裂的橋梁、倒塌的房屋,仍能讓人感受到那場巨大災難的慘烈——僅阿壩州就有20278人在地震中遇難。地震中剛好從山上砸落公路旁的一塊巨大石頭成了天然的紀念碑——上面寫著“512震中映秀”。

  4日下午,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等專門來到映秀默哀、鞠躬、獻花,祭奠遇難者。

  汶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傑説,阿壩州集中安葬遇難人員5759人,其餘由各鄉鎮和遇難者家屬分散安葬。

  清明節近萬人到汶川祭奠、緬懷遇難者。在映秀的汶川“512”特大地震遇難者公墓,64歲的公墓看護人馬福羊告訴記者,6點多開始,就不斷有人前來祭奠。

  映秀鎮的林霞正用燒香、燒紙等傳統方式,祭奠地震中遇難的表妹。“我們一直是很好的朋友,沒想到轉瞬之間已是陰陽相隔。”林霞忍不住泣不成聲。

  林樹群則是來祭奠死去的女兒,在她的心目中,女兒仍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成長。

  “我女兒14歲。”她停頓了一下補充説,“去年她‘走’的時候才13歲。”這位一度悲傷病倒的母親告訴記者説,現在她已學會了堅強,女兒沒了、房子沒了、耕地沒了,“但日子總還是要過下去的,多想想將來,多做點自己能做的事。”

  公墓裏一條標語特別醒目——“深切悼念親人、樹立重建信心”。離標語不遠的小道上,映秀鎮魚子溪村21歲的馬慧擺了一個小攤,向來祭奠的人們以及遊人出售飲料、食品、地震照片等物品。這位在地震中失去了兩名親人的姑娘説:“悲傷已經過去,大家都在積極創造新的生活。”

責編:李二慶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

留言要注意語言文明,此間評論僅代表個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稱:            
用戶名: 密碼: